源賴朝一支雖然二代而終,河內源氏嫡流轉回了足利家。
但當初關東武家起兵的理由是世代效忠河內源氏嫡流的誓言,並不是跟隨源賴朝造反,起兵的道義名分還在足利家手中。
雖然大家都清楚那只是藉口,但這一誓言確實是御家人統治自己領地的政治基石,道義基礎。
源賴朝一支滅亡了,但河內源氏嫡流還在,武家棟樑還在,不尊重足利家就是否定自己領地統治權的正義性。
當揚北眾各家得知,自己攻擊的目標是御所行在,敵軍是河內源氏嫡流,豈能不慌。
這是在刨自己的根!
她們今天只要敢攻擊櫪尾城,明天其他武家就可以隨意侵犯揚北眾領地,理由都不用找。
大逆之罪,人人得而誅之!
揚北眾陣中混亂,中條藤資試探道。
“要麼先收兵?”
本莊繁長瞪了她一眼,咬牙說道。
“不行。”
她知道,一旦收兵,不說雙方士氣此消彼長,揚北眾也再難有勇氣攻擊櫪尾城。
揚北眾內,中條藤資為首一小撮人早就臣服上杉輝虎獲取好處,本莊繁長代表的是不肯低頭的揚北眾大部。
上杉輝虎不在,卻冒出來一個御臺所,這表明上越援軍來不及趕到,正是揚北眾的進攻機會。
如果此時退卻,士氣受挫,內部無法統一意見,又要耽擱數日,那就真的完了。
等上杉輝虎帶著援軍趕到,本莊繁長也只有低頭降伏了。
揚北眾四黨宗家,如今最強盛的便是中條藤資與本莊繁長兩支,雙方一直在爭奪內部的領導權。
如果讓上杉輝虎簡單瓦解了此次叛亂,本莊繁長的威望將受到毀滅性打擊。
各家一定會投向中條藤資,一起去給上杉輝虎當狗,就算本莊繁長想跟著去當狗,也晚了一步。
先投靠的中條藤資必然比她更受信任,依靠反抗上杉輝虎聚攏人心的本莊繁長,再無力量與她爭奪揚北眾的領導權。
揚北眾佔據半個越後平原,勢力不小,本莊繁長年少有為,壯志未酬,怎麼肯輕易放棄。
她說道。
“敵陣派人說幾句話,你們就信了?腦子呢!
將軍怎麼可能派個少年出使越後?還是自己的御臺所?可能嗎!
不要被敵軍的詭計矇蔽,都是一派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