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伊與河內及大和相鄰。北進可以與三好長慶的主力形成夾擊,讓幕府難以在河內抵擋兩面的攻勢。
向大和迂迴更是要命,大和是沒有守護的。
大和國是古日本起源,國中奈良是古都。奈良盆地物產豐富又多山,進可攻退可守,是一塊風水寶地。
可幕府卻沒法伸手進去。
將軍是武家棟樑,號令天下武家。自天皇公卿被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屠戮一空後,武家獨霸天下。可也有一支力量是武家無力剿滅的,那就是寺廟。
中古時代物資匱乏,武家社會又是連連爭戰,底層百姓困苦不堪。這時候,佛教就是這些底層人的精神支柱。
武力可以消滅肉體,對宗教卻是無可奈何。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人都是需要感情寄託的,宗教別說在古代,在現代人的精神世界中,也是很多人不可或缺的食糧。
武家對寺院麻爪,寺院何嘗不是瑟瑟發抖。宗教殺不死,可尼姑是會死的。
雙方是麻桿打狼兩頭怕,除了一向宗這個頭鐵的流派愛搞一向一揆,其他寺廟只要不侵犯自己的利益,大多選擇妥協。
足利將軍也選擇了包容,武家天下就多了一些法外之地,京都北部的延歷寺與大和的興福寺就是其中代表。
寺院有自己的田產,自己的尼姑團,自己的教徒,成了國中之國。
而且日本佛教不禁婚嫁,佛主宗主自然就一代代傳了下來,成了變相的家督,守護。
寺院家大業大,也需要武力看護,於是武尼集團成為了寺院的守護者。
這些武尼與其說是尼姑,不如說是披著尼姑皮的武家。橫徵暴斂,姦淫擄掠甚至比武家對待領民還要殘酷。
延歷寺的武尼稱山法師,興福寺的武尼稱奈良法師,南北法師都是強有力的尼姑武家。
而現在大和國的實際統治者,就是奈良法師的首領,世代守護興福寺的尼姑武家筒井家督順慶。
幕府與三好家針鋒,本來沒有這些尼姑武家的事,反正誰來了都不給面子。
可你不給武家面子,不能不給刀槍面子。如果十河一存把筒井順慶打服了,那麼京都就在她的兵鋒之下,幕府軍死守河內還有個屁用。
但是幕府光是應付三好長慶一路人馬,已經是殫精竭力。這十河一存的軍勢,該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