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傳出去,武家們也是感嘆。這就叫祖先庇佑,氣運加身。
不這麼想怎麼想?這裡可是封建社會,不講封建迷信難道說科學道理不成。
既然三郡迴歸北近江,齊心討伐武家之敵六角義賢。淺井長政自然不能寒了忠臣良將的心意,欣然南下與眾武家會盟。
至少表面上,淺井家又成了北近江共主,與南近江六角家各佔半壁江山。
犬上,愛知,高島三郡武家在六角家統治下飽受盤剝。
六角家臣團只顧著自家的好處,將這三郡當成戰利品肆意壓榨。
奪人錢財猶如殺人父母,一有機會,三郡武家自然群起反叛,再次回到淺井家麾下。
說來說去,還是一個利字。武家社會資源貧乏,對於新徵服之地從來都是橫徵暴斂維持威勢統治。
一旦事有不逮,便是叛亂迭起,無力維持。往往家中出了雌主,就能征服好大一片領地,後代卻守不住幾個。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人窮志短只配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這要想大展宏圖,席捲天下。非得出一戰國風雲兒,將一切秩序打得稀爛,才好從白紙上重新作畫。
南下的淺井長政意氣風發,武家們齊心協力拍著馬屁,反正又不要錢。
六角家主家被重創,根據武家的習慣,家裡肯定要出現新一輪的傾軋,一時半會兒顧不上北近江。
淺井家肉眼可見要坐上許久的北近江老大位子,那自然要把老大哄開心,伺候舒服了。
淺井長政心裡也有數,這三郡的稅金與兵糧役是不要想了。自家這次合戰也是傷筋動骨,暫時沒了討要的本錢。
不過來日方長,先把這主臣的名分拿到手,以後再徐徐圖之。
這時候最重要的,就是死命得吹斯波義銀。
淺井長政剛十五的歲數,正是情竇初開的年華,這次又經歷了生死存亡之戰。
斯波義銀無雙救場的英姿深深印在了她的腦海裡,這輩子是忘不了了。
可作為家督,個人的好感卻不是她鼓吹斯波義銀的原因。
政治玩得好,腦子裡感情與利益就要分得清清楚楚。掰開來說,淺井長政要站穩了此戰淺井家正義的立場。
淺井家之前是六角家附屬,再之前又有反叛京極家取而代之黑歷史。所以,為將軍作倀,為幕府征討不臣這面大旗必須撐住。
這樣才能得到統治北近江的名分,也是可以慢慢玩手段,收拾剛剛依附的三郡武家的政治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