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衍疑惑的哦了一聲,等著婦人接下來的言語。
婦人繼續道:“神樹許願用的紅紙不需要捲起來,捲起來的話,神樹就見不到紙上的內容,願望就不靈驗了,若是怕旁人看去,只需要藉著竹竿掛在樹上高處的樹葉根處即可,而且掛在神樹上的紅紙不用擔心掛不牢靠,神樹下風雨都影響不到紅紙,有神樹護佑,而且神樹的樹葉秋冬季枯而不落,等到春夏,枯黃的樹葉在樹上會重新恢復生機,綠意盎然,這麼多年只要掛上,從來沒有紅紙掉落的時候,而且呀,聽老人說,越是人們都看到的願望,就越容易實現。”
聽完婦人的言語,再看紙上,果然在角落上有一個只能紅線透過的小孔。
三人寫完願望,辭別婦人,從人山人海的山神廟側面來到生長著神樹的大院子裡,遠處看神樹已經巨大無朋了,待雲蓮衣三人近了才發現,遠處看遠不如走近了看震撼,樹高百丈,樹幹就如同一面牆壁一般,上面印刻著無數縱橫的歲月痕跡,有些地方樹皮掉落,有些泛黑的木質裸露在外,卻有著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最下面的巨大樹枝向外延伸百丈,許願之人站在樹底下,雖然只有零碎的陽光能落在地上,顯得有些昏暗,卻毫無壓抑之感,直覺心神清靜,神識清醒。
雲蓮衣三人,用紅繩綁好了許願的紅紙,來到樹下,看著旁邊擺放的長短不一的長竹竿,竹竿頂端是一個小小的豁口,方便紅繩掛在樹葉之上。
等雲蓮衣三人選好竹竿發現,三人選的都是較短的那根,三人相視而笑,一切都已瞭然,看來都希望自己的願望能夠實現,片刻後,三人的紅紙便掛在樹上,隨著微風輕輕搖盪。
三人有說有笑的朝山頂的路走去,都沒有問彼此對方的願望是什麼。
神樹下,微風蕩起,三人的紅紙輕輕翻轉,露出上面的內容。
“我希望小蓮衣能早日知道自己的身世,找到自己的父母,一家團聚。朝衍那個傢伙能順利完成這次遠遊試煉,平安回家。”
“我希望朝衍哥哥能一路平安,安全的回到家中,天祿哥哥能早日克服心魔,解決一直壓在他心裡的執念。”
“我希望天祿能早日報仇,修行一日千里,蓮衣嘛,希望她早些找到她的親人,開開心心的長大,找到一個如意郎君。”
樹葉沙沙輕響,彷彿在回應著一張張紅紙的心願,訴說著自己對那些真誠的人的祝福。
山路並不崎嶇,但是石階蜿蜒,往兩側看還能看到深深陡崖和崖壁松柏,朝衍和天祿走在雲蓮衣兩邊,小蓮衣倒是精力充沛,旁邊二人還擔心雲蓮衣爬山會體力不支。
山不算太高,一個時辰後三人便來到了山頂的平坦處,遠處一座在山間錯落而建寺院廟宇出現在三人眼前,最遠處還有一高十餘丈的石塔,寺院大門前,絡繹不絕的行人來來往往,門前的一塊大石上寫著三個紅色大字——華嚴寺。
進了寺院大門,一排小桌子出現在寬闊的院落中,桌子上擺著各類供香,顏色粗細長短不一,雲蓮衣買了三根最普通的,又幫朝衍和天祿各買了三根,而後雙手合十,告辭賣香的小和尚,同天祿朝衍二人一同進入正中央的巨大佛殿中,佛殿牌匾上四個金光大字寫著,大雄寶殿,殿中共有三座三丈高佛像,正中央的是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佛像慈悲,雙手於前,拖著一個金缽,在釋迦佛的右側是一左手持塔的蔚然佛像,為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左側是南無阿彌陀佛,右手持一蓮臺,佛像莊嚴巍峨,雲蓮衣三人心誠恭敬的燒香行拜之後,便來到一側旁邊偏殿中,殿中有些許蒲團,一名慈眉老者坐於其間,今天恰逢寺院住持宣德大師為香客解字。
宣德大師白眉白髯,身前三個蒲團,雲蓮衣三人依次坐於其上,
宣德大師看著眼前的三人,,示意三人各自寫下一個字,宣德大師依次看了三人所寫的字,朝衍寫的是“遊”字,蓮衣寫的是“親”字,天祿寫的是“道”字,宣德大師思索片刻,而後對著最左邊的朝衍說道:“失去即為得道緣,得道即為續舊因。”
朝衍思考著這話的意思,最後依然一頭霧水。
宣德大師看向中間的天祿,道:“修身當修心,修心勿忘心。”
最後,轉向最右側的蓮衣,宣德大師沉默片刻緩緩地對著蓮衣說道:“可往南去。”
三人思索著宣德大師所言,卻依舊不解其意,出了大殿,都不知宣德大師所指為何,最後只能暫且不去多想,穿過寺院從山後處下山。
三人走的較慢,許多行人同雲蓮衣三人一樣,都在一邊欣賞著路邊的風景一邊趕路,臨近傍晚之時,三人才見到王海說的映月潭,映月潭不大,直徑也就二十丈左右,譚邊四周已經坐滿了釣魚之人,雲蓮衣和朝衍天祿二人走向潭邊,向潭底望去果然深不見底,水下一片幽深黑暗,映月潭兩邊是數十丈高石壁,待此刻傍晚之時,月光未現,陽光也被兩側石壁遮擋起來,四周視野頓時變得昏暗,而僅僅過了片刻,隨著一輪白月升起,皎潔月光進入此處,映照潭邊,而後緩緩移動,月光如光束流轉,在接觸潭水的那刻便暈散開來,融於潭中,映月潭此時就彷彿是一潭月光,奇異且唯美,又帶著純潔不染凡塵之感。隨著潭水映照月光,變成一潭皎潔月色,整個映月潭彷彿變成地上的明月,與天上的明月遙相輝映,美不勝收。
潭中銀光穿梭,眾人頓時一喜,是映月潭特有的稀有之物銀梭魚出現,在潭水中快速遊動,吞食著月光,而眾人只能靠著運氣,瞅準下鉤時間和位置,等銀梭自投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