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爺英明”魯平一臉佩服地說:“前面鍋爐經常出問題,原因大致二種,一是材料不夠堅固,二是燒火過猛,裡面的汔太多了,鍋爐承受不住,還是少爺提醒,需要在高壓時減壓,小的集合十多名匠師弄了幾個減壓的門閥,再加上新式鐵材,測試了三個月,無一起安全事故,小的這才敢往火車上安裝。”
“不錯,我只是那麼一提,??你們這麼快就解決。”鄭鵬忍不住讚道。
魯平謙虛地說:“這沒什麼,其實跟自動排水一個道理,不過自動排水是做一個浮板,當水位達到一定高度,浮板會推開排水口,讓水從預先設計的排水口排出,小的太愚笨了,失敗了那麼多次也不知改正,幸好少爺提醒,這一臺蒸汔機,九成功勞都可以說是少爺的,不對,全是少爺的。”
要是沒有鄭鵬,魯平肯定搗弄不出來,事實上,第一次聽到鄭鵬的設想時魯平覺得是痴人說夢,可鄭鵬把設想和構架一一說出來時,想像中遙不可及的夢又變得真實起來。
工匠大多是直男,拍起馬屁痕跡太明顯,一點也不高明,鄭鵬也不當一回事,而是繼續問道:“轉化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而鍋爐、活塞的密封怎麼解決?”
現在沒有工業橡膠,密封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直接關乎到效率,剛才看那些輪子轉動的速度挺快,蒸汔機還需要改進,但是效率方面做得不錯了。
一說起關於工藝的事,魯平整個人都來了精神,拍拍鍋爐的位置,興奮地說:“少爺,密封的問題,小的和一眾工匠經過反覆研究,最後確定兩可以三方面下手,一是儘可能整體鑄造,減少介面,這樣有效地防止洩漏的機會;二是採用新工藝,對部件進行精加工。”
說到這裡,魯平從一旁的櫃子上拿下一個四方形的鐵塊,示意鄭鵬看好後,用拇指下面輕輕頂,好像變戲法一般頂出一根方形的小鐵柱,拿出來後又當著鄭鵬的面輕輕壓下去,由於打磨得非常光滑、平整,幾乎看不出是分開的,完了把方形鐵柱向下壓了一半,然後在形成的凹槽裡註上一些水,拿到鄭鵬的眼皮底下,一臉驕傲地說:
“少爺,你看,兩者貼得非常緊密,可以一天內不漏水。”
尼姝,鄭鵬的眼珠子都瞪大了,這不是後世的精密加工嗎,那可是高科技,精確到0.01毫米的技術活,需要頂級精密機床才能製造,唐代的工匠竟然做得似模似樣,雖說只能保持一天不滲水,但已經很了不起了。
“很好,沒想到你們的活能做得這般精細,很好,很好。”說到後面,鄭鵬忍不住連說了兩個很好。
被鄭鵬一誇一再誇,魯平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少爺過獎了,這做工是不錯,但是效率極低,就這麼一個簡單的東西,足足做了一個半月,整個長洛指揮部,包括三寶號的工匠,只有二個從業超過三十年的老匠師才能做得出,小的看過他們打磨,前面靠眼睛,後面只能憑手感,甚至用上舌頭,完了還要找最上乘的絲綢抹試,抹試完不能有任何拉絲磨損,非常耗費時間。”
也就是在長洛指揮部,工匠可以靜下心追求極致,要是在其它地方這樣做,估計早就讓主人鞭打或趕走了。
“就是花費再多的時間也是值的,對了,剛才不是說有三個方法的嗎,還有一個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