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盛唐高歌> 897 元芳,你怎麼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897 元芳,你怎麼看 (2 / 2)

大詩人白居易在其《贈友五首》之四一詩中寫到:“京師四方則。王化之本根。長吏久於政,然後風教敦。如何尹京者,遷次不逡巡。請君屈指數,十年十五人。”詩中沒有明指是哪十年,從可以查到的資料看,從元和元年至元和十年八月,擔任京兆尹的就有十四人次,“十年十五人”不是虛指。

有唐一代,京兆尹是一個“高危職業”,由於更換的頻率很大,出現很多起復前任京兆尹的情況,多是做不好就撤,換人後感到不如前任,找個由頭又調回。

李隆基看完案卷,面露不悅地說:“李卿家,此案影響甚大,再加上懸賞令,更是引得全城關注,理應從重從優,為何遲遲不能破案?”

“回皇上的話,微臣已下令全力偵查,相信很快會水落石出,請皇上多寬恕一點時間。”李峴連忙應道。

也不知誰造的謠,說李朝隱“老不中用,準備做縮頭老烏龜”,為了證明自己,親自彈劾自己,事情比李峴想的還要嚴重,只能能做的,就是多爭取一點時間。

一千兩黃金對別人來說是一筆鉅款,對出身高貴的李峴來說,可有可無,問題是這件案已經通了天,想不抓緊都不行。

李朝隱再次發聲:“皇上,此案影響甚大,上至朝廷百官,下至販夫走卒都在熱議此事,再加上很多閒雜人為了鉅額懸賞進行,對長安的治安也是一個隱患,老臣竊以為要重視此事,應給李兆尹設立一個限期,務必在限量內破案。”

為了表明自己的態度,李朝隱再次用行動顯示自己“不畏強權”。

“言之有理,李卿家,那就以七日為限,務必有限期內破案。”李隆基當場作出宣判。

七天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李峴聞言猶豫一下,有些無奈地說:“皇上,因為此案影響甚大,剛才李大夫也說了,受到鉅額賞金的影響,長安多了很多閒雜人士,給長安的治安帶來很大的壓力,京兆府的任務本來就重,現在要分出更多的人手去應付這種情況,以致查案的人手緊張,就怕查案有影響,微臣懇請刑部能抽調刑偵方面的好手協助辦案,有刑部的援手,微臣有信心七日內破案。”

皇帝金口一開,這件事就不能勉回,李峴也不敢跟李隆基討價還價,腦中靈光一閃,就把刑部也拖下水,算是變相要點援助。

上面動動嘴,下面跑斷腳,李隆基都不了案情,也不知破案的艱難,一張口只給了七天時間,李峴心裡暗暗叫苦,眼珠子轉了轉,硬是把刑部拉進來,到時就是不能完成任務,刑部也可以替自己分攤一點責任。

這話聽起來也合理,李隆基轉而對刑部尚書方開望道:“方卿家,刑部方面沒問題吧?”

方開望原是魏州刺史,也算是鄭鵬的熟人,後來先是提撥進了長安,分配到刑部,一步步上升,現任刑部尚書一職,官是升了,年歲也上了,功能跟李朝隱差不多,象徵意義大於實在價值,也在等著致仕。

想置身事外都不行,讓李峴“拖下水”,方向望有些無奈,但他也知是大人物暗中博弈,不願趟這股渾水,眼珠子轉了轉,很快有了辦法:“沒問題,朱、潘兩位待郎是刑部最出色的人,就讓兩位侍郎郎協助李兆尹辦案好了。”

一個蘿蔔一個坑,方向望年紀大了,很快就會退下去,退下去後,刑部尚書的位置空出來,最有機會接替這個位置的,是刑部左侍郎朱元芳和刑部右侍郎潘子壽,這兩人的能力不相伯仲,對方開望也很尊重,一時還拿不定主意,正好把這個作為測試,看看兩人哪個更優秀,而自己也不用趟這灘渾水。

李隆基聞言,突然開口道:“元芳,你怎麼看?”

朱元芳和潘子壽都是刑部侍郎,而二人的升遷又有差別,潘子壽進得譽裴光庭的“循格論”升上去,而朱元芳靠的辦案能力,曾憑一力之力,抽絲剝繭,從層層謎霧中偵破長安縣一樁過了十五年的連環殺人案從而名動長安,二人中李隆基對朱元芳印象較深。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