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知道有人吃滷肉丟了命,抬著屍首去鬧事時,郭通雄還是很高興的,當他看到那張紅色的懸賞令後,前面的好心情一下子煙消雲散。
問題是,郭可棠能出重金懸賞案,自己不能出重金懸賞不破案吧。
細川一臉疑惑地說:“郎君,這事會不會是碰巧了?我們的人,下的只是嘔吐肚瀉的藥,沒人會下毒藥,這一點小的第一時間確認過了,會不會是碰巧了?”
本意就是給對手下眼藥,又不是什麼大仇,誰會下死手?
人命關天啊。
郭通雄點點頭說:“希望如此,說不定是鄭鵬和郭可棠這對狗男女太囂張,連老天都要他們不好過,,哈哈哈。”
說到後面,郭通雄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一石激起千層浪,香玉豬香滷肉名氣本來就大,再加上那份賞千金的懸賞令一出,事情開始激烈發酵起來,長安的百姓每天都在討論這件事,商討是誰下黑手,又或議論誰最可能得到這筆鉅額賞金,一個個說得口沫橫飛,好像諸葛亮再世一般,不少好事之徒被巨金吸引,整天到處暗自調查、打聽,更有一些有偵緝技能的人,四面八方湧入長安碰運氣。
運氣不好,就當遊覽長安,湊個熱鬧;要是運氣好,時來運轉,拿下這筆懸賞的巨金,絕對是名利雙收,功成名就。
一樁命案和一張懸賞令,讓繁華安定的長安多了不少暗湧,而這份暗湧經過不斷髮酵和動盪,終於鬧上了大唐權力的最高殿堂:朝會。
“諸位臣工,有奏摺的,可以上奏摺了。”一朝禮儀後,高力士大聲唱道。
話音剛落,御史臺長官御史中丞李朝隱,搶在其它人前面,大步走出行列,一邊行禮一邊啟奏:“皇上,微臣有事啟奏。”
李隆基有些意外看了李朝隱一眼,面不改色地說:“准奏!”
不同的職位,有不同的責任,按理說上朝的大臣,都有上奏摺的權利,不過就是啟奏,也有一套預設的秩序,多是先急後緩,先重後輕,先談國事,再訴私怨,像御史臺這種負責監察和彈劾百官這種不討喜的活,通常都是等正事商議得差不多再出列,今天怎麼啦,剛開朝就有“開火”的跡象,還是御史臺的長官、向來以強硬、不畏強權的李朝隱親自出面。
要知道李朝隱可是出生於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中之上龍朔二年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現在已是年近七旬的老叟,特別是這二年,李朝隱的精力明顯不繼,多次請辭回鄉頤養天年,只是李隆基一直挽留,留在御史吧,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還要站出來,李隆基有點意外。
有二種可能,一是李朝隱堅決請辭,想葉落歸根,二是要出大事。
得到允許,李朝隱大聲啟奏:“皇上,微臣要彈劾京兆尹李峴。”
話音一落,現場一片譁然,不少人吃驚地看著李朝隱,心裡第一個念頭就是要出大事。
李峴可不是普通人,正兒八經李唐宗室,唐太宗李世民玄孫,吳王李恪曾孫,信安郡王李禕第三子,朝廷對他的評價是任官有為,知人善任,依法理政,正氣不阿,年僅二十五歲就擔任京兆尹,即使有李唐宗室的原因,傑出的能力也不可忽視,朝野上下都很看好李峴的前途,就這麼一顆耀眼的政壇新星,還有人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