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嘆歸感嘆,安祿山不敢怠慢,和安思順一起向坐在上座品茶的青年人行禮:“草民安祿山(安思順)拜見將軍。”
鄭鵬打量了一下二人,揮揮手說:“免禮,站起來說話。”
又一次見面了,鄭鵬看著恭恭敬敬著在自己面前的安祿山和安思順,心裡突然有一種說不出的自豪感。
要是歷史的軌跡沒有偏移,安祿山和安思順都會成為大人物,特別是安祿山,一個大唐名副其實的屌絲,生父早逝,繼父不待見,最後要偷羊為生,差點被殺頭,可他不服氣,憑著自己的手段一步步成長、壯大,最後成為攪亂大唐局勢、差點葬送大唐千秋基業的罪魁禍首,然而,鄭鵬在他沒有成長之前,把他弄到自己面前。
鄭鵬第一次看到安祿山時,心裡浮現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這個人壞人,大唐帝國的搞局者,就是因為他,讓無數後人緬懷的大唐由盛轉衰,從而淹沒在歷史的長河,只要把他殺掉,大唐就不會有事,只要把他殺掉,自己就能在歷史的一個拐角點為大唐保駕護航,讓盛世大唐可以繼續傳下去。
當時安祿山和安思順被綁在柱子上,沒有後援也沒有人替他們發聲,只要自己稍稍煽動一下就能提前扼殺這二個人,也可以狠心點,直接把他們殺了,估計最多是挨幾句訓、罰點錢什麼的,可鄭鵬一看到二人眼內的恐懼和一臉無辜的眼神,瞬間動搖了。
安史之亂看似亂臣賊子想謀權篡位,可轉而一想,有果必有因,出現暴亂不是安祿山和史思明的野心有多大、人有多貪婪,而是大唐皇帝李隆基一系列錯誤措施激發多種社會矛盾而激發,例如李隆基在開元初取得巨大的成就後,開始不思進取、放鬆自己,變得貪圖享樂起來,大肆揮霍國庫,上樑不正下樑歪,下面的官員、貴族大肆兼併土地,特別是均田制的破壞,以至百姓多遷徙流亡,再加上重用像李林甫、楊國忠這些喜歡弄權的jian臣,以至朝堂群魔亂舞,朝野民聲沸騰,中央和地區矛盾加劇,最後才有了安史之亂。
可以肯定地說,就是沒有安祿山和史思明,也會有其它人站出來反抗,安祿山算是適逢其會罷了。
鄭鵬一想到本來歷史比大唐還要悠久的吐蕃,硬是讓自己提前滅了,一個橫行的帝國都讓自己滅了,區區一個人怕什麼?
反正蝴蝶效應已經出現,剛好自己身邊缺人材,還沒成長的安祿山,正好收為己用。
安祿山面憨心精,腦瓜子很靈活,決心和毅力也很好,特別是他的執行能力極強,這點最讓鄭鵬看重。
這傢伙,前半生就是大唐的“屌絲”,憑著自己的努力硬是弄出了偷天換日的情景,要不是大唐出現像郭子儀這種難得一見名將,說不定大唐就讓安祿山給滅了,造反涉及的事很多,安祿山連造反都能很成功,可見他的厲害之處,把他收到自己麾下,讓他替自己辦事,那豈不是多了一個好幫手,黃三都眼巴巴地等著鄭鵬給他派幫手了。
順便可以看著他,一旦有什麼異動,馬上採取對就的措施。
鄭鵬腦裡思如電轉,不過表面沒什麼表情,反而有些疑惑地說:“要是我沒記錯,你們就是牲畜市被綁的兩個人,對吧?”
“將軍真是好記性”安祿山恭維道:“還沒好好謝將軍呢。”
“不用”鄭鵬擺擺手說:“聽管家說你們要獻馬?”
&n。妙書屋.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