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忘記傷痛最好的靈丹妙藥,經過三年多的發展,沒有戰爭陰影的西域得到很大的發展,人口不斷增長,市集商貿繁榮,就是田裡的莊稼是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從大唐百姓一張張富足又帶著微笑的臉上,都找不到戰爭留下的痕跡。
傷亡慘重、屍橫遍野的錯公錯之役,已經很少人提及。
遠在千里之外的長安,這座讓無數後山心傾神往的超級大城,更是繁華似錦。
很多人第一次見識到長安的宏偉和繁華時,都會被這座繁華的京都折服,一些西方的學士遊歷到長安,往往會花大量的時候體驗長安的繁華與特色,留下無數像“東方屹立的奇蹟”“長安就是天堂”“長安是神遺留在人間的明珠”一類的讚美或詩歌,長安每年都吸引大量仰慕而來的遊客。
平日長安的人已經夠多了,每逢節慶,到長安遊玩的人倍增,一些重要的景點更是人滿為患。
每年到了中元節這天,大慈恩寺都會擠滿人,人多到好像腳都放不下。
大慈恩寺位於唐長安城晉昌坊,在大慈恩寺出現前,原址曾出現兩座有名的寺廟。
北魏道武帝時在此建淨覺寺,隋文帝在淨覺寺故址修建無漏寺,後來被廢,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即長孫氏)祈求冥福,報答慈母恩德,下令建寺,故取名慈恩寺。
淨覺寺、無漏寺和大慈恩寺都選址這裡,說明這裡是佛寺的風水寶地。
大慈恩寺對得起風水寶地這個稱號,自建寺至今,一直有精通佛法的大師在慈恩寺修行、主持,聲譽很高,現任大慈恩寺主持是明覺大師,他的名氣比不上曾出任主持的玄奘大師,但很信徒和香客中的敬佩和喜愛。
本來就很受歡迎,到了中元節這天的大慈恩節,可以說旺上加旺。
七月十五,中元節,天還沒亮,寺外就排了一條好幾里長的隊伍,都等著進寺上香拜佛,順便參加主寺明覺大師主持的盂蘭盆法會。
盂蘭盆聽起來有些怪,其實盂蘭盆的梵語是烏藍婆拏,法會是根據《烏藍婆拏經》,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以佛法供養三寶的功德,迴向現生父母身體健康、延年益壽,超度歷代考妣宗親能速超聖地、蓮品增上的佛教儀式。
由於遊覽、上香的人太多,大慈恩寺不堪重負,只能採取先到先得的方法,為了爭一個位置,很多人提前出門,不少人認為能上頭柱香更能體現自己的誠心,千方百計排在第一位。
只有第一個上香的才能稱為頭柱香。
為了爭到頭柱香,很多香客半夜就開始排隊。
半夜排隊很累,不過有奴僕代勞,一切就變得很簡單。
馬車內,林薰兒拉著綠姝的手,有些擔心地問道:“綠姝,你說阿壽他們能搶到頭柱香嗎?”
以前綠姝對上香並不熱衷,用她的話來說是受鄭鵬影響,因為鄭鵬不信那套,不過鄭鵬在西域練兵後,綠姝又開始變得虔誠起來,她的想法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反正綠姝生活富足,又有的是時間,當然,上香的目的都是為身邊的人祈福。
聽說大慈恩寺很靈驗,多上香多添香油可以為親人祈求平安,中元節這天正好是十五,綠姝可以為鄭鵬祈求平安之時又可以參加明覺大師親自主持的孟蘭盆法會,為死去的父母祈福,希望去他們能早登極樂,在九泉之下可以享福。
頭柱香很難搶,不過綠姝卻胸有成竹地說:“薰兒姐不要擔心,我早就讓阿壽在晉昌坊找地方住下,可以排隊時第一時間排,再說晉昌坊的坊正和武候鋪的鋪長都曾是我大父的手下,一定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