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鵬不以為然地說:“大哥,不用擔心,這裡不是盛產鹽的地區,又是軍營重地,鹽池使的手伸不到這裡,再說西域也沒有所謂的鹽池使,一點小事,就不用報備了。”
笑話,自己憑本事發現的鹽礦,剛好又在自己說了算的禁區內,還報什麼備,悶聲發大財就行。
郭子儀點點頭說:“的確,這裡是無鹽區,不是鹽池使徵收的範圍,只要不動用西門四軍去開採,問題倒也不大。”
武周時期雖說恢復鹽稅,可恢復得不夠徹底,徵稅的物件是收歸國有的產鹽區,主要是以海鹽和鹽井為主,至於那些散雜的製鹽小作坊,可收可不收,可多收可少收的情況,鄭鵬就是在這裡開採,也不算是犯罪,只能算利用職務之便佔一點便宜。
要是別人,可能麻煩不少,不過鄭鵬在西域,經常自掏腰包補貼將士,班公錯一役後,一擲百萬撫卹和安葬有功將士,估計就是有人捅出去,問題也不大。
崔希逸搖搖頭說:“大哥,這件事不能輕視,據某所知,很多權貴利用手中的權力,大量開採食鹽,破壞鹽的正常售賣,甚至有鹽池使勾結外人損公肥私,以致鹽稅大幅減少,新任左拾遺劉彤已向陛下進言,規範鹽稅,此事得到皇上和朝中一干重臣的支援,相信很快會重新立律,石頭山鹽礦前途未卜。”
鹽是百姓日常生活必須品,老百姓可以不吃肉,但不能不吃鹽,別看每天需要鹽不多,可天下那麼多人,每天消耗的鹽是一個天文數字,嚐到鹽稅的好處,李隆基肯定捨不得放棄。
李隆基養了幾萬樂伎,還不斷擴大私軍,花錢如流水,以李隆基的性格很難節流,只能開源,全面徵收鹽稅勢在必行。
鄭鵬不以為然地說:“管它那麼多幹什麼,明天事明天了,今天先把今天的好處拿了再說,嘿嘿,就是全面徵稅,看看哪個敢找本將收。”
崔希逸還有重身份是不良尉,訊息靈通,鄭鵬知道他不是危言聳聽,在自己的記憶中,李隆基很快會下旨壟斷鹽和鐵,到時帶有大唐色彩的鹽鐵使會粉墨登場。
現在嘛,管不了那麼多,眼前放著一座“金山”,能挖多少就挖多少,前面開銷那麼大,需要回回血,再說西門四軍那麼多人,依自己的脾氣,要花錢的地方多著呢。
崔希逸笑嘻嘻地說:“某可是不怕,反正天塌下來,有三弟扛著。”
“老二這話有理”郭子儀也玩味地說:“三弟可是天子親臣,某跟著撿便宜就行。”
“二位兄長,你們這是什麼意思?”
郭子儀和崔希逸對望一眼,然後很有默契地說:“有福同享,有禍你當。”
鄭鵬無奈地聳聳肩,一旁的紅雀和唐成都偷笑起來。
剛想說二人沒臉沒皮,一個髮鬚俱白的老者雙手託著一個盤子,屁顛顛地跑過來,正是石頭山鹽礦的鹽把頭徐功,徐功邊跑邊大聲唱道:“大吉,出鹽了,大吉,出鹽了。”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