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剿之戰變成了被圍殲,班公錯成了唐軍的惡夢,被圍困在山下的李顯城等人一直等著援軍,而此時,無論是監軍御使楊基還是西域大總管黃洋,二人都分身乏術。
葛羅祿反了;
葛羅祿襲擊突騎施的營地,突騎施傷亡慘重;
龜茲受到葛邏祿襲擊,幸好崔希逸及時報信,挫敗葛邏祿的陰謀;
尉頭族族力艾力卡拉率兵造反,偷襲弓月城,洗劫了軍械庫和糧庫;
利骨族烏瑪連同葛邏祿千戶蘇爾哈察趁夜襲擊庭州,破城後殺死庭州守將黃明遠,還擄走大批財貨和百姓;
.......
一條條不好的訊息不斷傳來,楊基和黃洋疲於面對,特別是吐蕃大舉調兵遣將,更讓二人寤食不安,據說大食也有不安分的舉動。
好在崔希逸及時給楊基報信,楊基非常果斷,不僅挫敗葛邏祿偷襲龜茲的陰謀,還第一時間下了戒嚴令,沒有自己的命令,各部不能隨意走動,透過以前準備的特別渠道,把忠於大唐的突騎施、西夜國、回紇族等勢力組織起來,全力抵抗、反撲叛軍。
突騎施也表出現極基悍勇的一面,雖說被葛邏祿突襲,死傷近二萬人,可突騎施是西域第一大勢力,也是西域第一大族,遊牧民族的特點是農草而居、全民皆兵,知道被葛邏祿暗算後,都不用楊基號召,一個個突騎施將士自發拿起武器瘋狂報復葛邏祿一族。
能這麼快穩定西域,主要有二點,一是大唐經營西域多年,積威已久,特別是西域撥汗那那戰爭,搶回撥汗那之餘,還攻入大食境內,三個月不到破百城,威震河西、河中地區,絕大部分勢力不敢跟葛邏族造反,以致動盪的規模不大;二是崔希逸及時分析出情報,守住龜茲城,讓葛邏祿想以龜茲為據點牽引唐軍,吐蕃發兵配合共謀西域的陰謀破產。
偷襲龜茲失敗後,葛邏祿害怕受到大唐的報復,馬上舉族遷移,沒了這個禍根,平息起來容易多了。
這些年大唐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西域百姓對大唐的歸屬感很高,大唐在吐蕃經營多年的成果也開始顯示出來,在楊基的調動下,只用也三天就穩定了局勢。
“楊御史,爛攤子收拾得差不多,安撫和追責的事交給你,某要出發于闐鎮了。”黃洋一臉的慎重地說。
“于闐鎮還很亂,還有吐蕃大將軍坌達延押陣,我們派出的斥候,到現在還是沒有一點音訊,只怕他們已遭遇不測。”楊基面色有些灰暗地說。
吐蕃突然發難,特別是葛邏祿的背後插刀,還有幾個小族跟著造反,讓西域一時陷動盪中,二人知道鄭鵬和李顯城中了埋伏,生死未卜,很想派人去救援,可是猶豫很久,還是放下這個念頭。
班公錯一戰,有吐蕃大將軍坌達延親自坐鎮,重傷歸來的馬堅確認鄭鵬一行陷入重重包圍,逃脫的機會極低,楊基和黃洋商議後,決定先解決西域內部的問題。
鄭鵬一行,凶多吉少,就是去,估計也是於事無補,這次唐軍栽了,能做的只能亡羊補牢,西域是大唐的國土,一寸也不能讓,守著守著四大軍事重鎮,守住西域,吐蕃和葛邏祿的陰謀就會破滅。
西域局勢一穩,黃洋馬上準備去籌備找鄭鵬和李顯城的事。
無論是生是死,總得跟朝廷一個交待,給李隆基一個交待。
鄭鵬和李顯城,都是李隆基的心腹愛將,為了這件事,李隆基甚至下了密旨。
黃洋苦笑地說:“無論如何,都要一個交待,現在西域離不開楊御史,羽林軍的事,就交給某吧。”
說到這裡,黃洋有些苦澀地說:“真心希望兩位千騎使福大命大。”
“黃總管準備什麼時候出發?”
“明天,兵貴神速”黃洋開口說道:“現在西域還是多事之秋,兵力有些吃緊,楊御史,某想從回紇調三千騎去。”
楊基聞言想了想,很快說道:“好,某馬上給你手令。”
現在西域還處在戒備狀態,調動超過五百人的軍隊,都要有監軍御史楊基的手令,就是黃洋也不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