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獻不僅嘴上關心鄭鵬的安危,還體現在行動上,第二天一早,護衛隊中多了幾名阿史那獻的親兵,鄭鵬去到哪他們就跟到哪,明顯是得到阿史那獻的授意。
鄭鵬知道是阿史那獻的一番心意,也沒抗距,就跟在阿史那獻的身邊,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觀看大唐與大食軍隊的第一次較量。
終於到了兩軍對驛的時刻。
臨時搭建的中軍大營內,阿史那獻環顧了一下麾下的大將,開口說道:“誰人敢去城門叫陣?”
“末將願往。”
話音剛落,名為孫寬的偏將馬上站出來,大聲叫道。
孫寬是庭州折衝校尉,擅使九環大刀,是阿史那獻麾下的一員虎將。
“準!”阿史那獻大聲應道。
孫寬應了一聲,走出中軍大營後翻身上馬,一揚鞭,直奔風城的正門。
麾下將士出戰,阿史那獻沒有在中軍大營內乾等,而是出了大帳,登上用木頭搭建的雲梯觀戰。
雲梯高約二丈五尺,站在上面可以看清前面交戰的情況,有什麼變化,阿史那獻可以透過號令兵,用打令旗、吹號角或鳴金的方式臨陣指揮。
鄭鵬也跟著登上雲梯,這樣可以看清前面的戰況。
孫寬很精明,前面策馬狂奔,好像悍不畏死的樣子,當他距城門大約一箭之地時停下,大聲叫道:“某是大唐折衝校尉孫寬,爾等誰敢與我一戰?”
叫陣在商朝時就出現,主要是一方對自己的武力很自信,想透過陣前斬殺敵將來提升士氣,名氣最大的就是三國時期關雲長,他武力超群,叫陣的勝率極高,溫酒斬華雄就是他叫陣中的經典。
看到孫寬這麼勇敢,唐軍發出一陣歡呼聲,既是給孫寬加油助威,也給對方施加壓力,迫使他們派人出來應戰。
鄭鵬略帶興奮地看著城門的方向,眼裡流露著期待:這是第一次看到有人叫陣,看到兩員大將在陣前的廝殺,絕對是一次難忘的經歷。
本以為,有心東擴的大食人會派人應戰,鄭鵬知道,在河中地區,叫陣的習慣也有,大食人來到西域,肯定有翻譯在,他們為了立威,會派人應戰,沒想到回應孫寬的,是一陣箭雨。
前面預留了足夠的距離,那些箭大多飛行一段距離後,無力落地,偶爾有幾支勁道大的,也被孫寬撥開或躲掉,回陣時還用盾牌護著,毫髮無損地退回到陣地。
叫陣算是失敗,敵人根本就不回應,也許他們不屑,也許他們根本就聽不明白。
唐軍一下子爆發一陣諷刺聲,站在前面計程車兵,紛紛對站在城牆上的大食士兵做出拇指向下的嘲笑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