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願守土復開疆,
堂堂大唐要讓四方~來賀!”
當唱到最後一句時,鄭鵬的音量一下子飈高八度,那種從心底發出來的納喊一直充溢著整個胸膛,喉嚨好像要撕裂般地把情緒發洩出來。
捱過餓,才會體會食物的甘香,捱過打,才會感受強國帶來的尊嚴,每一個流著華夏血統的炎黃子孫,誰心中沒一個盛唐的夢。
當最後一個音符唱完,鄭鵬的心裡也很滿意:唱歌的天賦一般,技巧也缺乏,可感情到位,氣勢很足。
唱完後,看看一旁的李隆基,只見他閉著眼,右手的手指在空中虛點著,好像是在回味著節拍,整個人沉浸於剛才的旋律中。
半響,李隆基突然睜開眼睛,然後大拍一下手掌,興奮地說:“好!好歌!好譜!”
這首歌的歌詞宏偉雄壯,曲詞也氣勢磅礴,和大唐現在流行那處霏糜之音有很大的區別,給人一種耳目一新、心清澎拜的感覺。
李隆基當場就被這首歌征服,一邊說了三個好。
收到鄭鵬的詞後,李隆基暗中也譜了幾個曲,可左右不如意,有了自己不好的在前面,跟鄭鵬的一比,馬上高低立見。
“好,真是好”高力士附和著說:“好一句堂堂大唐要讓四方來賀,就是老奴這種不是完人的人聽到,也有一種提刀上馬,為大唐守土復開疆的衝動,鄭將軍果真是少年英才。”
領導說好,高力士馬上跟著說好。
李隆基心滿意足地說:“詞非凡,曲磅礴,兩者相得益彰,不過當中有幾個調子,可能改一下更好,不錯不錯,這一趟西域,去值了,這一趟河北,去對了。”
去了西域,感受殘酷的戰場、目睹感人的事蹟,寫下了感人肺腑的詞;出使河北,為愛前行,鐵漢有了柔情的滋潤,讓豪邁的歌中多了浪漫的愛國情懷,讓整首歌活了起來。
“是,微臣也就是半道出家,半桶水的水平,還請陛下潤色。”鄭鵬沒有堅持。
不同地時期,有不同的審美觀,唱腔也有所不同,反正把這首歌弄出來,也就是為了交差,只要李隆基喜歡,隨便他折騰。
在大唐,大家說好不一定好,只要李隆基說好,那就一定是好。
李隆基坐在一旁的石凳上,打量了一下鄭鵬,高興地說:“鄭愛卿,你這首精忠報國朕很滿意,說吧,你要什麼賞賜?”
現在心情大好,李隆基大方讓鄭鵬提出要求。
鄭鵬有些心虛地說:“這次出使河北,為了儘早譜寫這首歌,做出不少影響不好的事,陛下不罰微臣就不錯了,不敢再討賞。”
高力士說了,十幾封彈劾的奏摺呢,也不知是哪個看自己不順眼,不過很大可能是崔源或太原王氏在背後用力。
這些是定時炸彈,說不定哪天就成為自己倒黴的禍根,趁李隆基高興,先把這件事壓下去。
李隆基看了鄭鵬一眼,揮揮手說:“行了,這次事有內因,朕已知曉,的確是有大臣彈劾,朕已告訴他,若是他立下鄭愛卿的功績,這些無傷大雅的小過錯朕也可以一隻眼開一隻眼閉。”
這話說得霸氣,鄭鵬聞言都有些不知說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