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大方了嗎?
正想拒絕,無意中發現下面還有一本帳本,鄭鵬拿出來開啟一看,很快就明白是怎麼一回事。
上面全是捐贈名錄,貴鄉郭氏一族捐得最多,足足一萬貫,第二名長安首飾行會,捐了八千貫、第三名是洛陽米業協會捐了五千貫,數額由高到低,讓鄭鵬吃驚地是,平康坊行會捐了三千二十貫,排在第八位。
名單很長,厚厚的二大本,有行業協會、有團體有個人,最多的捐一萬貫,少的也有一二百貫。
“郭小姐,這些都是捐贈?太多了吧?”鄭鵬有些吃驚地說。
“這次捐贈,只接受鄉紳和行會的捐贈,很多普通百姓想捐,都給我婉拒了,要不然數目更大,他們聽說前線的戰事和鄭公子的義舉,被將士們捨生忘死的精神感動,慷慨解囊,扣除了鄭公子在郭府預支暫借的款項,這是結餘的七萬六千八百貫,還請鄭公子點收。”
鄭鵬瞪大了眼睛:“什麼,扣除了借款,還剩這麼多?”
“沒錯,每一筆入帳、每一筆開銷都詳細記錄在案,鄭公子可仔細查冊。”
鄭鵬想了想,把小木箱輕輕推回到郭可棠面前:“郭小姐,賞金已經全部結算完畢併發放下去,這筆剩餘的錢,不如建立一個士兵傷錢補助專案,幫助那些因為戰死、受傷而陷入困境的將士及其家庭,你看如何?”
這就是國富民強的好處,現在是開元盛世,百姓生活相對富貴,家裡有糧袋中有錢,由於大唐實施府兵制,極大減輕朝廷的軍費開支,也不用把開支以稅賦的形式攤子派給百姓。
大唐對西域用兵,朝野上下都是支援的。
就是街邊賣菜的小販,聽到大食敢擄大唐的虎鬚,也是挽起袖子就說教訓它。
不得不說,大唐的骨子裡有好戰的基因,能動手就不嚷嚷,有唐一代差不多每年都在打仗,一共發動130多次對外戰爭,簡直就是古代版的美利堅國,看誰不順眼就打誰。
這是一個強大、霸氣外露的朝代,也是讓華夏人無比懷念、自豪的年代。
此刻,鄭鵬感受到大唐強大的民族自信和凝聚力。
“建立一個幫助將士解決後顧之憂的專案?”郭可棠有些吃驚地說。
“沒錯,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對了,令尊不是重回朝堂嗎,把這事以他的名義做,可以為他的履履歷增添光彩的一筆。”
鄭鵬出錢反懸賞時,沒想過找別人幫助,是郭府的人主動捐錢,還說找同行籌款,本以為要拿出幾萬貫,現在郭可棠一交底,一文不出,還富餘好幾萬貫。
這筆錢不能放進自己的口袋,鄭鵬第一時間是拿去幫助那些有困難的將士及其家庭,只是做這種事,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和時間,自己還要去博陵找綠姝,風頭就讓郭府的人出好了。
郭府付出也足夠多。
“鄭公子果然宅心仁厚,行,這事就交給我就行,一定做得妥妥當當。”郭可棠眼前一亮,欣然接受鄭鵬的建議。
郭元振曾是軍中“老大”,貴鄉郭氏有很多關係在軍方,現在郭家重回朝堂,靠的是父蔭,要想更進一步,需要更多表現,要是有這麼一個專案,郭府在軍中的威望更高。
“這裡是七萬六千八百貫,再加上我捐的七千貫,合計就是八萬三千八百貫,全交給郭小姐了”鄭鵬一臉正色地說。
提議是自己出的,這件事還受到了封賞,鄭鵬前面只是墊支了三千貫,少了點,追加七千貫跟郭府持平,誰也不搶誰的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