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連讀四句,風格從豪邁變成悲壯式的思念,讓人思憶曾經一起戰鬥的軍中同袍,想起那些埋骨沙場的生死兄弟,磅礴中帶著豪邁,豪邁中透著悲烈,宛如百味人生。
何惜百死報家國,
忍嘆惜更無語血淚滿眶。
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黃塵飛揚。
我願守土復開疆,
堂堂大唐要讓四方來賀!
李隆基一口氣把剩下的詞讀完,當他讀到最一個字時,猛地一拍御案,大吼一聲:“好!”
短短几句詞,好像有一名精忠報國、在戰場上合生忘死、願為大唐守土復開疆的戰士要從紙上跳躍出來,特加是最後一句“堂堂大唐要讓四方來賀”,簡直就是畫龍點睛之筆。
無論什麼朝代,每一任皇帝都以開疆拓土、威名遠播為榮,能讓四方來賀,更是每一任皇帝的終極夢想。
這首曲詞,簡直寫到李隆基的心坎上,第一時間就引發李隆基的共鳴。
李隆基突然一拍,把一旁的高力士嚇得一哆嗦,連忙問道:“陛下,你沒事吧?”
“沒事“李隆基擺擺手,抬起頭對鄭鵬的說:”愛卿真是天下奇才,光是這首詩詞,足以笑傲文壇,難得,真是難得。”
在李隆基看的時候,高力士也把腦袋伸過來看,聽到李隆基的話,忍不住說:“老奴雖說是不完整之身,看了鄭監軍的詞,心頭湧起一股熱血,恨不得披甲上陣,為大唐守土復開疆,好,真是好。”
高力士雖說是太監,可他文學方面的造詣也不差,要不然也不能幫李隆基批改奏摺,當他看完,忍不住有感而發。
這一次,絕不是附和李隆基。
太好了,鄭鵬心頭一輕,這一關算是過了。
這首詞是後世一位姓屠歌手所唱《精忠報國》的歌詞小改而成,當時鄭鵬很喜歡這首歌,有一段時間每天都要聽幾遍,拿來交差正好。
鄭鵬剛想謙虛一下,李隆基好像想起什麼,馬上問道:”對了,鄭愛卿,你不是說想到一小節音律嗎,唱來給朕聽一下。”
看到這麼激昂人心、這麼好的詞,李隆基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微臣就怕唱不好。”
“讓你唱就唱,廢什麼話。”李隆基有些不耐煩了。
鄭鵬有些尷尬地乾咳二聲,突然把聲音提高八度,開始唱起來:“堂堂大唐要讓四方......來賀!”
只是唱一句,李隆基面色一凜,眼中閃過一抹驚喜的目光。
歌如文章,結尾部分是對上面的總結,可以說精華所在,一首結尾好的歌,肯定差不到哪裡去,李隆基是音律大家,一聽就聽出其中的不凡。
一首無衣歌,傳唱了千年,把同袍之間的感情、戰場的殘酷描寫得淋漓盡致,然而,時代不同,處境也不同,當年無衣歌是在困境中所作,歌中悲壯的旋律過重,然而,現在大唐國富民強,威震四方,再唱無衣,顯得有些不太相稱。
精忠報國不同,主張報效國家、開疆拓土,把大唐的強盛描寫得淋漓盡致,特別是最後一句,更是寫到李隆基的心坎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