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綠姝過得好,沒被崔源拿去做聯婚的籌碼,鄭鵬終於把懸著的放下。
綠姝暗示“韌如絲”,可以看出她的決心,現在就是看自己的表現,這次李隆基欽點自己作副接待使,這可是一個盼望已久的機會。
在黃三回來的第二天,也就是高力士說的第三天,聖旨終於下來了,鄭鵬依禮接完旨,把宣旨的小太監送走後,有些無奈地笑了。
聖旨洋洋灑灑說了一大堆,對鄭鵬來說,只有兩個資訊有用,一是自己被封為接待安祿可汗的副使,二是去鴻臚寺報到,配合正使的工作。
鴻臚,本為大聲傳贊,引導儀節之意,後引申為處理外賓事宜,在秦國時就存在,當時叫會典,漢改為大行令,武帝時又改名大鴻臚,到了隋唐,改為鴻臚寺,是九寺五監之一。
有機會升官,其實去哪都沒問題,問題是鴻臚寺是崔雲峰的地盤,他是鴻臚寺少卿,自己在春風樓給他此生難忘的一腳,雖說王府的管家調整,雙方表面都說不再追究,但要說兩個沒介蒂,就是鄭鵬自己都不相信。
對了,春風樓還把有崔雲峰列入黑名單,那傢伙那麼痴迷呂紅兒,現在想進都進不了,想必把自己恨之入骨。
跑到鴻臚寺,那不是送羊入虎口嗎?
氣是惹禍的根源,這話說得太貼切了。
算了,自己惹的禍,就是含淚也得扛下,聖旨說接旨的即日就要去報到,鄭鵬苦笑一下,還是讓阿軍備馬,直奔承天門街。
阿軍送到朱雀門就停下,鄭鵬一個人進去,因為過了朱雀門就是皇城,需要有令牌才能放行,鄭鵬有聖旨作憑證,可以順利進去,當然,就是走也是走側門,從安上門進去。
只有皇帝出巡或重大喜慶的事,才開啟朱雀門。
承天門是唐長安太極宮正門,是皇帝與群臣議政和舉行國事活動的重要場所,建有高大樓觀,門外左右有東西朝堂,四百多米寬的橫街從承天門前穿過,構成了一個非常宏大的宮廷廣場,每當承天門舉行“外朝”大典,廣場和150多米寬的承天門大街上都是萬方來朝,百姓齊賀,規模非常壯觀。
逢年過節,皇帝也往往選擇在承天門設宴陳樂,邀請群臣同樂。
鄭鵬第一次來到皇城,內心百感交集,為自己見證歷史感到慶幸,也有一種不太真實的感覺。
承天門大街兩邊的東西朝堂,是大唐各大重要機構的辦公點,這裡可以說是大唐的中樞神經,也是大唐帝國的心臟所在。
從安上門進入皇城,雖說只有一牆之隔,十多步的距離,可多少人窮其一生也不能踏進一步。
想到這裡,鄭鵬內心又激動起來。
打聽了一下,鴻臚寺在承天門大街的西邊,鄭鵬興沖沖地去報到。
“幹什麼的,站住。”剛到鴻臚寺的大門,鄭鵬就讓人攔住了去路。
“我是鄭鵬,奉旨前來報到,勞煩通報一下。”鄭鵬面帶微笑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