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面喲變得有些失控。
郭富田前面把腳踏車捧得那麼高,眾人以為價格要貴得沒邊,沒想到經過一段讓人瞪目結舌的開場白後,價格由千金跌到一兩黃金。
一兩黃金也就十貫,十貫還不夠去青樓痛快地喝一次花酒呢,大唐繁榮富饒,京師長安最不缺的就是有錢人。
光是能跑廢馬的名頭,就不止值這點錢,再說昌隆行還承諾維修一年,每次只收工本費,值了。
三百輛新推出的腳踏車,不到半個時辰就銷售一空,後面那些買不到的,在郭富田的招呼下,交錢預訂,排隊的長龍有幾百米長,都排到外面的朱雀大街。
十貫錢一輛,那麼多人排著隊交錢,好像買一把青菜一樣,把蘭朵都看呆了。
在突騎施,十貫錢夠一家三口吃喝二三年,可在長安,好像十貫錢根本不是錢一樣。
蘭朵有些感嘆地說:“真是太富有了,一堆木頭砌成的腳踏車,賣到十貫的高價也這麼多人搶著要。”
“是啊”庫羅有些感嘆地說:“聽說光是長安,人口就達到百萬之巨,一座城比我們整個部落的人口還要高几倍,而富庶的程度根本相提並論。”
在大唐待得越久,二人就越覺得大唐的偉大。
郭子儀有些自豪地說:“大唐建國不足百年,可我們的祖先卻在這片土地耕耘了幾千年,前赴後繼,薪火相傳,這是大唐較很多外邦優勝的地方。”
庫羅有些感觸地說:“來大唐遊歷了那麼久,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大唐這麼強盛富饒了。”
“哦,二哥,你說說,為什麼大唐強盛富饒。”鄭鵬有些好奇地說。
郭子儀也饒有興趣地說:“二弟,某也想聽聽,你看出了什麼。”
蘭朵也一臉好奇地看著庫羅。
庫羅有些感概地說:“首先是勤儉,大唐上至官員,下至百姓,每天都很努力、用心地工作,舉個例子,當一個人賺到的錢財,足夠一家人開銷了,他不會滿足,會一直工作到做不動,錢多了就存下、買地置業,傳承給子孫後代,不像我的部族,也就是葛羅祿族,很多人今天能不餓肚子就高興,根本不考慮明天,得過且過。”
“第二點是精明能幹,大唐太多能工巧匠了,武器、鐵器、衣服、糧食、各式工具等等,都可以自己打造,不像我們部落,不誇張地說,就是一口鐵鍋都打造不出,像鹽巴、布匹、鐵器這些都得用馬牛羊跟外面的人交換。”
“最後一點,也是最可怕的一點,無論朝代怎麼交替、環境怎麼變遷,可這塊神奇的土地很少分裂,大多時候都能團結一致,齊心對外,他們對家鄉和宗族的眷戀,是我看過最強烈的,正是這種穩定和熱愛,一代代不斷建設自己家園,所以越來越美好。”
頓了一下,庫羅有些苦笑地說:“我們遊牧民族不一樣,逐草而居,今天在這裡,說不定明天又得遷移;今年這塊牧地是我們的,說不定明年牧地就要易主,一年到頭大小衝突不斷,像改門換庭也不是什麼新鮮事,所以說,誰會有耐心建設?”
這番話說得入情入理,郭子儀、鄭鵬還真無言反駁。
說起來,最感謝的人應是秦始皇,以前能做一國之君就很了不起,要是能擴充套件一下勢力範圍,就無愧於先人和臣民,可秦始皇雄圖大略,不滿足一城一國一邦,而是要大一統,當秦朝的鐵騎征服天下後,他由“王”升為“皇”,號稱始皇帝。
從此以後,無論哪個朝代,都是統一為目標,要不然也不好意思稱皇,每一任皇帝都以統一為目標的,經過千百年的融合、交流,各地區、民族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融洽,從而為穩定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沒想到,庫羅竟然有那麼深刻地理解,把鄭鵬和郭子儀都震住。
少頃,鄭鵬笑著說:“二哥,你說得很對,不過也不對。”
“哦,為什麼?”庫羅有些好奇地問道。
鄭鵬一臉正色地說:“這個問題前面討論過了,大唐和葛羅祿是一家,不分彼此,如果從手藝來說,沒錯,大唐有很多能工巧匠,比葛羅祿族的兄弟好多了,可換一種角度,要說騎馬打仗,葛羅祿族的百姓比的大唐百姓善戰多了,對吧?”
頓了一下,鄭鵬繼續說:“好比一個家庭,有父有母有子,強壯的父主外,細心的母主內,至於兒子,則是用心學習,為光耀門楣而努力,如果把大唐和眾多友邦看成的一個家庭,有的負責後勤,有的負責排程,有的負責上戰場,各施其職,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