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者不罪,再說本王也想不起鄭判官有哪裡做得不周的地方。”李成義輕描淡寫地說。
李隆基有些吃驚地說:“二皇兄,你和鄭愛卿是舊識?”
“算是吧,去年經過魏州,就到貴鄉轉了轉,看看郭家人過得怎麼樣,就在貴鄉街上看到鄭判官,當時的鄭判官還是一個小貨郎...”李成義倒也沒有隱瞞,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
說到最後,李成義有些動容地說:“讓某動容的,不是鄭判官做的東西好吃,而是他對食物的獨特見解,大唐的百姓的日子好過了,但沒好過到每個人都能錦衣玉食,在民間,很多百姓對百姓還存在偏見,像豬肉就是其中之一。”
“很多人認為豬肉是賤肉,一些百姓購買時遮遮掩掩,一些百姓害怕別人的眼光,放著物美價廉的豬肉不食,改食價格相對昂貴的羊肉,有些地方不適合養羊,為了吃上羊肉強行放羊,破壞莊稼和林地,鄭鵬說食物只要烹調得法就好吃,並沒貴賤之分。”
李成器有些動容地說:“這種說法某也聽過,百姓說吃了豬肉會沾賤氣,以後子孫都沒好日子過,我親眼目睹一名歧州小吏,放著便宜的豬肉不吃,舉家食羊肉,由於羊肉貴,每天只能買少許,偏偏人口多,每交吃飯孩子都搶著吃,其它方面也得節省開銷,一家人過得很緊巴。”
“這事姚相也跟朕提過”李隆基開口道:“豬容易圈養,吃食也不挑,不像羊,需要放養,而大唐不少地方不適宜放養,要是遠端運輸,又讓羊肉的價格飈升,不利民生,朝廷多次推行多食用豬雞鴨魚,效果不大,想不到鄭愛卿用實則行動改變百姓對豬肉的看法,很好。”
鄭鵬有些不好意思地說:“當日只為生計,沒想那麼多,愧對陛下讚賞。”
來進獻腳踏車,想不到會碰到故人,更想不到這個故人還貴為親王,最意想不到的是,李成義還當眾把自己的那老底全說了出來。
此時,鄭鵬想的不是為做過小貨郎羞愧,而是自己與郭府的相識,這位申王爺有沒有從中出了力?
當晚申王連夜離開,應是趁沒人注意,去郭府看望故友的家屬,會不會又在無意中提到自己,從而為自己與郭府合作提供一些契機?或者他無意中提過一嘴,從而讓郭可棠注意到自己,提前為合作打下基礎?
如果真是這樣,申王絕對是自己的貴人。
就在鄭鵬思如電轉時,李成器饒有興趣地說:“鄭判官,雖說生計所迫,以為你才華可以做很多事,做商販就不怕被人所恥笑嗎?”
“回王爺的話,微臣覺得,商人能調節有無、為朝廷納稅,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只要誠實經營,只要利國利民的事,那就是好事,其它的,就沒想那麼多。”鄭鵬斟酌地說。
這件事,很難瞞得過有心人,收著藏著也沒用,還不如坦蕩一些。
事實上,鄭鵬也沒覺得有什麼可的,像在座的這些王爺,哪個背後沒經營買賣,聽說春花樓還是申王李成義的產業呢。
李隆基點點頭說:“沒錯,利國利民的事,就是好事,這句話說得太好了。”
鄭鵬一聽,心頭一塊大石頓時落地,有李隆基這句話,相當於給自己定性,以後就不怕有人拿這件事攻擊自己,聞言連忙謝恩。
“說了這麼多,最讓某心動就是二皇兄說那個鐵板燒,聽得口水都流了,三皇兄,不如讓鄭判官給我們弄一個鐵板燒,讓我等也嘗一下二皇兄所說的人間美味吧。”李隆業是一個吃貨,忍不住開口說道。
“對,聽二皇兄說得那麼好,我也動心了。”李隆範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