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都暗示了,姚崇也就聰明選擇閉口。
李隆基說話聲很哄亮,很多大臣和百姓都聽到,一個個都饒有興趣地看著鄭鵬,一些站得遠的百姓,還小聲議論起來:
“那首詩做得真好,鄭樂正真是才華橫溢。”
“一首詩就林薰兒推上第一花魁的位置,長安沒誰了。”
“當日薰兒姑娘還跟鄭公子表白呢,真是敢愛敢恨。”
“平康坊對鄭公子表白的多了去,做男人能做到鄭公子這種境界,就是死了也值。”
“可惜,薰兒姑娘被神秘人贖走,若不然,肯定成為一段名流千古的佳話。”
“對,對,對,可惜啊,當日薰兒的身份太高,鄭公子只是一個小樂正,能有多少俸祿?”
眾人議論紛紛,都替鄭鵬婉惜。
此時,李隆基再次開口:“朕一向賞罰分明,做得好,自然要賞,要不就寒了天下臣民的心。”
說到這裡,給高力士一個眼色,高力士馬上會意,大聲喊道:“鴻臚寺樂正鄭鵬,上前聽封。”
不會吧,在這裡聽封:
鄭鵬有些驚愕,不過很快還是依禮跪下:“臣在。”
李隆基輕輕摸了一下美須,又環視一個個伸長耳朵傾聽的臣民,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易的微笑,這才開口道:“鄭愛卿,你擔任接待副使,做得很好,不僅讓蘇祿可汗感到滿意,還維持大唐的聲譽,深慰朕意,現升你為左教坊判官,望愛卿再接再勵,多創作像《送別》這樣的好歌。”
“皇恩蕩浩,謝主隆恩。”鄭鵬心中一喜,連忙行禮。
樂正只是一個八品下的小官,而判官可是五品,從八品升到五品,一下子升了三個品階,一下子晉了十多級之多。
速度堪稱火箭。
鄭鵬謝恩的時候注意到,無論是姚崇還是宋景,都是面帶微笑,平日那些喜歡挑刺的言官們,也沒人跳出來指責李隆基逾制,這官一升就升了三個品階啊。
轉而一想,鄭鵬很快就想明白了:教坊脫離禮部後,顯得有些不倫不類,有點像皇帝自娛自樂的地方,官大官小沒關係,反正手裡也沒實權,就讓皇帝“玩”著去。
再說教坊的官制就那樣,由鄭鵬幫一個左教坊判官,總比那些賤籍的人強多了。
鄭鵬怎麼也算出自滎陽鄭氏,名門大族不反感;有秀才身份,文人有認同感,才華就不用再證明,一首《送別》,更是把他的音樂天份表現出來。
於是,李隆基把鄭鵬連升十多級,也沒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