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嗚”獲得勝利哈察,高舉著雙手,像個英雄一樣回到自己的隊伍接受歡呼,而秦強一臉失落,連忙向李隆基請罪。
“末將辦事不力,有負陛下所望,請陛下賜罪。”
李隆基擺擺手說:“也就是一場較量而己,秦將軍不必自責,坐下吧。”
哈察壯得像一頭牛,那手臂比秦強大了二圈不止,李隆基剛開始也感到勝算不大,可整個太極殿,找不到比秦強更有力的人。
幸好,期望不大,失望也不大。
“謝陛下。”秦強連忙謝恩,然後低著回自己的座位上。
蘇祿可汗扭頭對李隆基說:“僥倖勝了一場,陛下,到你的勇士出題了。”
李隆基大度地呵呵一笑,然後環視一遍大殿內的群臣,開口說道:“哪位愛聊,願意站出來?”
大殿一下靜了下來,不少武將相互打量。
雖說任意出題,可突騎施來的都是武夫,要不然考個詩什麼的,大唐穩贏。
就是再想贏,也得顧著一點臉面。
剛才躍躍欲試的人,一下子安靜下來。
一共才三局,剛剛輸了一局,要是連輸二局,第三局都不用比都輸了,到時陛下的臉面哪裡放,大唐的臉面往哪裡放?
沒有絕對的把握,這個時候也不敢冒然出頭。
就當李隆基以為沒人敢應戰、臉面快掛不住時,這時一個面容清秀的少年站出來,大聲說道:“陛下,末將不才,願與突騎施的勇士比試一下。”
李隆基一看,面有喜色地說:“皇侄能為大唐出力,朕甚感欣慰,准奏。”
請戰的少年,名叫李瑋,是皇族宗室之後,吳王李恪之孫,張掖郡王李琨之子,妥妥的大唐皇族,從小文武雙全,是皇室新一代的佼佼者。
作為長子,李禕應該繼承爵位,但是李禕堅持讓給自己的弟弟李祇,唐中宗非常讚賞他的品性,因此特別封他為嗣江王作為嘉獎,以承襲唐太宗十一子李囂的爵位。
710年(景雲元年),李禕出任德州(治安德,今山東陵縣)刺史,因政績出色,被李隆基調回長安封賞,正好趕上這次宴。
李隆基對李瑋這個皇侄很看重,看到他在關鍵時刻能挺身而出,更是喜上眉梢。
就是宗族子弟,禮數也不能少,李瑋謝過皇恩後,轉身對突騎施的人大聲說:“突騎施的兄弟,從小就精通射箭,控弦之士不下十萬,打仗射箭不能少,那某的題目就是射箭,不知哪位勇士前來賜教。”
對突騎施族來說,弓箭是最重要的武器,族中上至七十老翁、下至五歲小兒都會射箭。
比賽射箭,簡直沒有一點難度。
剛才還怕大唐的人,要比賽吟詩作對呢,真不愧是天朝上國,就是輸了一場,佔據出題的優勢,還敢挑了突騎施人最擅長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