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欣賞和包容的上司,工作會很順利,如果有二個,那日子過得更是滋潤。
掛職左教坊,調到鴻臚寺當副使,錢公公對鄭鵬,一向非常包容大方,只要沒事,什麼時候去,什麼時候走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正鄭鵬關鍵時刻能站出來就行,那點俸祿也全孝敬他,這種屬下哪裡找;而王昌明對鄭鵬也表現出極大的包容,讓鄭鵬負責最後唱歌的那一部分即可。
鄭鵬的日子,又回到熟悉的節奏,偶爾去鴻臚寺露露面,不時到左教坊檢查一下那幫小傢伙唱歌的進展,更多時間是放在三寶號,跟郭子儀、庫羅一起喝酒聊天,打理三寶號的生意。
不知是不是崔雲峰這尊瘟神送走了的原因,最近鄭鵬感到自己的運氣又回來了,仕途暢順不說,就是收入也大幅增加。
現在三福號每天都有上百貫純利潤收入,鄭福來信說,田地的長勢很好,店鋪的生意蒸蒸日上,而郭可棠的滷肉生意,一年內在青州、蘇州、鄭州連開了三個分點,每天賣滷肉的錢數以萬計。
郭可棠認為每個月都分紅有點麻煩,於是她就每家每月先分一千貫,就當是維持雙方的日常花銷,剩下到年結時才一次分成。
鄭鵬算了一下,就是不計年底的分紅,滷肉的定額分成、三寶號的分紅、田莊店鋪的收入,現在一個月差不多有二千貫的收入,這可是一筆鉅款。
有了錢,鄭鵬也大方起來,請吃飯、給賞錢,送禮物,無論是左教坊、鴻臚寺還是三寶號的人,就沒一個說鄭鵬不好的。
連平康坊的美女們,也收到不少鄭鵬送的貴重禮物,一時聲名更盛。
三寶號的事,早就上了軌道,交給郭七就行,鄭鵬最喜歡就是和郭子儀、庫羅一起飲酒作樂,談天說地。
郭子儀很健談,說話很有條理,往往有不同常人的見解,庫羅的話不多,往往一針見血,給鄭鵬說很多邊疆情況和異域風情,至於鄭鵬,二世為人,腦裡多了一千多年的文化積累,偶爾丟擲一個觀點也把兩人雷得不輕,三人算是很不錯的“酒肉朋友”。
這天三人到西市附近一間名為胡兒郎的酒樓喝酒。
鄭鵬點了一桌子酒桌,三人坐在二樓的雅間,一邊高談闊論,一邊看著人來人往的西市,有一種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感覺。
西市距離唐長安絲綢之路起點開遠門較近,周圍坊里居住有不少外商,來自中亞、南亞、東南亞及高麗、百濟、新羅、日本等各國各地區的商人,其中尤以中亞與波斯(今伊朗)、大食(今阿拉伯)的“胡商”最多,形成一個國際性的市場,他們帶來香料、象牙、藥材、珍寶到大唐出售,又從大唐購買絲綢、瓷器等物回家售賣。
來一趟,賺二份錢,一個字:美。
放眼看去,西市商賈雲集,邸店林立,比東市還熱鬧幾分,最惹人注目的,就是人群一張張帶著異國風情的臉龐。
看到東市人頭擠湧,車水馬龍,庫羅有些羨慕地說:“真不愧是長安,也就是長安能看到如此繁華的景象,在安西,我的族人,有時買了一隻鐵鍋、購一把鹽巴,需要騎馬走上百里才能買到,有時還沒貨,假如族裡能有這裡十分之一那麼繁華,那真是上天庇佑。”
庫羅來自一個叫葛邏祿的小部落,部落的位置有點偏僻,草地也算不上肥美,雖說領地有很多胡商經過,但他們都不屑停下,因為葛邏祿族的人沒有購買力,記得有一次有族人看中一顆珠子,想用牛羊想求別人換,可人家根本就沒興趣,用很驕傲的語氣拒絕。
來到長安的商人,和經過葛邏祿領地的商人,完全是換了一副嘴臉,他們低下仰起的腦袋,冰冷的臉上換上殷勤卑微的笑容,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因為這裡是大唐,這裡是長安。
郭子儀笑著說:“庫羅兄,這難度不小,要知道這些商人,皆是逐利而來,要想他們來,就得給他們利潤,貴族對他們的吸引力太小了。”
“為什麼呢?”
“這個...”郭子儀苦笑一下,指著鄭鵬說:“某隻是一介武夫,這事還得找飛騰兄,他可是經營的天才。”
庫羅很認真地說:“還請飛騰指教。”
這傢伙,怎麼突然問這個問題,不是合夥經商,賺錢賺得爽,本來想到大唐遊歷加參加武舉,現在改變主意想做商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