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盛唐高歌> 145 救命稻草(第二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45 救命稻草(第二更) (2 / 3)

剛剛重複唱了二遍,可給人一種不過癮、情緒難以平息的感覺,小恩這一次清唱,正好讓人把感情釋放開來,讓人心滿意足之餘,又有一種淡淡的離愁。

人生之中,誰沒幾個不在身邊的家人、知己朋友,一句“知交半零落”,勾起多少人埋在心底的記憶。

小恩唱完後,回到原來的位置,然後所有參演人員一起向李隆基所在的位置輕輕鞠了一躬。

這是表演完畢的訊號。

現場一下靜了下來,少傾,不知是誰帶的頭,先是幾個人拍掌,最後所有人、包括李隆基也站起來拍掌,那熱烈的掌聲,好像要把風宮廳的頂棚都掀翻。

在場的人,或許歲數有大小,地位有高低,技藝有優劣,但都是與音樂結緣,最佩服就是有真才實學的人,候思亮的《秦王破陣樂》表現不錯,還在改編中加入創新,但他始終是拾人牙慧。

而鄭鵬不同,曲、詞都是自己作的,還恰如其分地選用羌笛和孩童,獻給眾人一曲最純粹的音樂。

兩者一比較,差距立現。

看到一切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鄭鵬終於放下一顆心頭大石,嘴角也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

這是一首後世很有名氣的歌,歌名是《送別》,《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

李叔同留日期間,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於1915年作下《送別》,無論是《旅愁》還是《送別》,都成了久傳不衰的經典。

鄭鵬聽到李隆基選節目的用途後,心中有數,安祿可汗來長安,來了就得走,以大唐對突騎施的看重,離別時肯定要送行,雖說不知是誰送,但這歌絕對應景。

就是拋去應景,這曲詞絕對是一絕,因為它是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

也就是勝券在握,鄭鵬這才變得“狂妄”,讓候思良先挑人,坐看他不要臉把好的全挑走也沒動作,《送別》這首歌旋律太美了,又容易朗朗上口,小孩子記憶好,半天就能唱出來。

提前三天時間,其實主要是給那三名精通羌笛的女樂官多一點時間練習。

候思亮一直防著平康坊,因為鄭鵬跟平康坊的關係很好,好到那些花魁主動放話,不要錢,賠上酒菜陪鄭鵬一渡春宵也願意,跟週會首的關係也非同一般,可千算萬算,沒想到鄭鵬真正的人選,是在花芽堂。

鄭鵬在後世,聽過多過《送別》的版本,聽來聽去還是兒童版的最好,那純淨中帶著稚氣的童聲,把那種依依不捨的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剛才候思良說自己投了五百貫,以他的家境和收入,嘿嘿,只怕要還很久很久了。

李隆基感嘆地說:“難得,前面重拍,後面清唱在詞方面又有一變,不錯,不錯。”

不虛此行啊,李隆基心裡暗暗感嘆道。

這次突然駕臨左教坊,其實就是想看看鄭鵬,到底是什麼人,心裡也暗暗有些期待,想鄭鵬會寫出一首好詩,這樣自己又可改編一首不錯的歌。

沒料到,鄭鵬超出了自己期待。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