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勝是貴鄉縣衙的一名錄事,平日以有身份的人、讀書人自居,最喜歡就說悠著點、急什麼,他的性子的確很悠,別人早早就置辦好過年的東西,他這才慢悠悠帶著兒子出來買東西。
寒風臘月,街上的行人穿厚厚衣裳、一個個恨不得天天窩在被窩裡,可黃勝穿著皮襖,帶著兒子,不時搖一下手中摺扇,開口問道:“大郎,記住你爹的話,凡事要冷靜,有理不在於聲高,成事最忌急燥,孟曰,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丟了我們讀書人的體面,知道嗎?”
大郎恭恭敬敬地說:“謹記爹爹教誨。”
說話間,突然有人大聲叫道:“滷肉,賣滷肉,每斤三十文,每人限購二斤,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黃勝提離地面腳停住半空,手裡的摺扇不搖了,眼晴一下子睜大,耳朵好像豎了起來,大郎看到,自己一向重視形象的老子,還用舌尖舔了一下嘴唇,正想詢問發生什麼事,只見黃勝快步向前跑去,那矯健有力的步伐,好像一瞬間回到黃錄事的青春少年時。
“爹,發生了什麼事?”大郎嚇了一跳,連忙問道。
黃勝頭也不回地說:“知道什麼,賣滷肉啊,多少天沒嘗這味了,還愣著幹什麼,沒聽過一人只能買二斤啊,快點排隊,多買點。”
大郎快步幾步跟上老爹,有些不解地說:“爹,你不是說有理不在聲高,成事最忌急燥,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丟了體面嗎?”
“笨,沒讀書嗎,《管子牧民》中有云,倉廩足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咱吃飽再講體面,不是爹說你,做人不能一根筋...你們別擠,某要二斤滷肉,肉和豬下水各一半,快點。”
大郎看到和一眾平民百姓、販夫走卒擠在一起的老爹,眼裡有些不解,不過很快又擠進人群。
滷肉可好吃,別說聞著香味,就是想想都流口水。
元城縣內的迎賓樓內,一名前來吃飯的高個子客人指著鄰桌說:“掌櫃的,那碟是什麼呀,都吃得這麼香,給我也上一碟。”
“錢爺,真對不起,這是新出的滷肉,是從貴鄉遠道運來,由於數量有限,先到先得,現在已經賣完了,想品嚐明日請早。”
魏州以東的大名縣市集內,一溜長桌一字排開,上面擺滿了裝滿滷肉的盤子,幾名博士(店小二的意思)正在扯在嗓子喊道:“新鮮的滷肉,好吃的滷肉,免費試吃,不要錢,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
好像一夜之間,以貴鄉縣為中心方圓百里內的集鎮,一下子冒出了一種風味獨特的滷肉,也好像是一夜之間,滷肉就開啟了市場,很多人都爭著一嘗為快。
於是,近期出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滷肉攤擋是市集人氣最好的,有滷肉銷售的酒樓生意紅火。
銷路好,生產任務也開始加大,仲島的工作時間不斷增加,滷肉加工坊的奴隸,也由原來的二十人,慢慢增加到三十人、五十人,在過年前超過一百人,每天能提供超過二萬斤的滷肉。
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這擴張速度太快了。
從中也可以體現郭可棠的能力和郭府的底蘊。
鄭鵬負責生產,郭可棠負責後勤和銷售,兩人相互合作又互不干涉,每天都忙得團團轉。
終於,在臘月二十八,過年前的二天,鄭鵬和郭可棠終於可以安靜地坐下,愉快地聊聊天、喝喝茶,吃個糕點,順便分紅什麼的。
親兄弟,明算帳,數目分明是長期合作的基礎。
在郭府的聽雨廳內,鄭鵬看著眉飛色舞的郭可棠,嘴角也浮現一絲玩味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