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範煙琪睡熟了,王易悄悄地起床,不斷地給這次聚會的那些人品信得過且專業也紮實的大學同學發去了天門山中的基礎煉氣訣,叮囑他們好好修煉,日後或有大用。
而後,王易再又給潘部長去了微信,詢問有關西部大開發的進展。
次日一早,潘部長便來了電話:“怎麼,你想投資了?”
“不是想投資,只是想以另一種方式來支援。”王易坦然道:“那邊的基礎建設還跟得上吧?”
“那邊的地形特殊,上面派出去的都是有實力有口碑的國企精兵,目前大學城和醫院都已經快封頂。”潘部長如實相告:“但有些高精尖裝置還需要從國外進口,另外,好些被抽調過去的醫生都在猶豫。”
“帝都的房價已下降了一半有多,但外來的人口還是呈現增長的趨勢,只不過增長的速度比以前慢很多,所以,已經在帝都站穩腳跟的人,不太想過去。尤其是那些四十多歲的中堅人才。”
王易很不客氣地道:“那是你們出臺的政策福利還不夠高!”
潘部長有些訕訕地:“這也不能怪上面,畢竟帝都本身的收入就比較高,如果再往上加,國家財政的負擔也會很重。”
“為什麼一定要從帝都調呢?就因為帝都和魔都的醫療水平最高?”王易反問:“也可以換個思路嘛!從其他的一線和二線城市,抽調精英,先到帝都和魔都進行半年的進修,然後再轉配去西北。我估計有這半年的緩衝,西北各醫院和學校應該都可以使用了吧?”
“那麼大片的區域,需要的醫療人才會很多吧?把精英抽過去,老院校的畢業人才就可以填補到老醫院裡了。再者,二線和三線城市的醫院和學校多弄點編制,稍稍提高一點待遇,不怕沒有畢業生願意來。”
王易對醫院和學校的情況還算清楚,說白了,就是一個編制的問題。以前是因為財政緊張,也因為身份的臉面,所以編制不好弄,也緊俏。但是,這樣也就更造成了人才扎堆,以及大地方競爭激烈,小地方沒人願意去的現像。
那麼,給小地方增加編制,增加投入,把大醫院的精英醫生調到小地方教幾個月,只要有人肯教,自然有人肯學,半年多也差不多能帶出一個熟手醫生了。
要說病源,二線和三線城市的病源雖然比不上一線的多,但足夠本地醫生來練手。
說到底,還是醫療制度的不完善,以及財政的緊缺造成的。
現在,王易大力清理稅務和三角債和外逃貪官的贓款,國家財政已經得到了極大的緩解,完全可以改一改醫療制度。
“王少俠,醫療制度不是你想出一個方案就能改一個方案的,有些基本制度是要上會來討論的……。”潘部長有些無奈地道。
“比如什麼制度?編制要上會?福利要上回?還是進修要上會?”王易不客氣地反問:“我說的這三樣,都不需要吧?”
“醫院和學校的編制,必須要放開,因為這一個涉及教育,一個涉及醫療,不需要太高高在上。否則,我們國家那麼多的醫學院,每年培養出來的應屆畢業生,難道就讓他們一個個去搞美容整型,或者賣醫療裝置?那是資源的極大浪費!”
“請你替我轉告上面,我打算在西北設立一家中醫院,我會高薪聘請一些中醫來坐診。這也是我給上面的緩衝時間,希望他們能早點對編制做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