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明流傳千年,被沙漠吞沒的,怕是不止一個小國家吧?如果能將這些古蹟挖掘出來,再適當地改造一翻,說不定能成為比較好的旅遊勝地,慢慢地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常駐。
至於沙漠地帶的氣候,王易認為,只要將靈脈逐漸恢復,因地制宜地進行改造,也不是不能調整的。
事實上,西北部的幾片大沙漠下,除了火系和金系的大靈脈有殘餘,還有幾個小的土系靈脈和木系靈脈。
近千年前,這裡能夠有少數民族在此建國,也是因為它並非寸草不生之地,有一定的生機。
王易打算在清掉了那些碎砂之後,先恢復土系和木系的靈脈,與現代化農業改造手段相結合,漸漸地滋養變成草原,然後再想移民的事。
這不是一年兩年能做到的。畢竟在非沙漠的中部城市裡,一些山溝溝的小縣城或者鄉村,幾年沒有發展起來的多得是,只要城市不發達,一樣無法吸引年輕人常駐。
而只要城市發達,多的是外地青壯年來打工,如果基礎設施齊全,交通方便,流動人口多了,消費能力上去了,吸引來的資金也就多了,各方產業自然應運而生。
這大概會是一個五年或者十年的計劃。
“挖掘機是沒有問題,但搬走的浮砂,你可有指定的地方去用?”潘部長微怔,隨後馬上冷靜地問。
“可以賣出去,反正全國都在大搞基建,就近利用這些浮砂就行,還可以省一些運輸成本。”王易無所謂地道:“浮沙不清走,什麼改造都是水上建築,不牢靠的。”
他相信這些因素,上面也肯定有高人會考慮進去,只不過需要自己一個明確的表態,畢竟這年頭,運砂石的很值錢。
潘部長沉寂了數十秒後,又突然問他:“這麼說來,你對垃圾填埋的處理也沒有什麼想法?”
王易有些意外,繼而搖頭:“我只要求不過份地影響生態。唯有生態環境恢復,靈氣才能更好地滯留。”
在未接觸靈氣以前,王易只認為是環境的惡化造成了靈氣的缺失。不過現在他清楚了,靈氣的缺失令環境惡化,同時環境的惡化進一步地影響了靈氣的恢復,就是一個惡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