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很快,某島國出現了令人恐慌的核洩漏。
不到一個星期,各處核電站的房價呈直線下跌,甚至於比王易當初樓盤打假時還要跌得狠。
這也讓上面不得不暫緩了原本計劃中要大幹特幹的核電站建設。
當然,後來上面礙於全國日益嚴重的汙染形勢,又在石某灣投資了超1000億來興建大型核電站,而且目前已經投產發電。
但是,1000億啊!
還要幾年投建。
而且萬一不幸發生核洩漏,那就不是普通的汙染了,那是可以直接威脅人民的生命了。
君不見這幾年來,各處地震頻發嗎?
相比之下,汙染大大減少、投資改造量也不多,改造期短的新型燃煤發電技術,應該是值得所有政府部門關注的。
這也是陳教授之所以全神在燃煤方面的原因。
所幸,現在,有了王易的加入,有了幸福小鎮的高階理論引導,他們這個研究小組成功了。
不到一刻鐘,汀南理工大學的校長、學科委員教授、以及其他動力學的老教授紛紛聞訊趕來。
實在是陳教授這次公佈的資訊量有點讓內行人震驚。
王易做為這項技術的重要參與者以及關鍵公式推算者,再次受到各位領導和專家的矚目。
說起來,陳教授搞這項研究也有近一年了,但真正加快速度,還是在王易參與進來之後。
他的開拓思維,他的勇氣和膽量,以及他的運氣,都遠遠超過了研究小組的其他科研狗。
所以,在陳教授心裡,如果這項技術要發表論文的話,王易是當仁不讓的第二署名人,原來的次負責人,倒是要排到第三了。
但這位次負責人一點也不介意。沒有王易參與,他們的研究還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才有成果,與其當那虛無飄渺的第二署名人,他寧願當這個看得見摸得著而且讓人倍有成就感的第三署名人。
“投入低?”汀南的學科委員農教授再次灼灼地向陳教授確認。
“對,只是對目前的主流燃煤發電技術的裝置略做改造而已,如果是熟練工,可能只需要一週的除錯。新的裝置七一已經有生產模式,成本幾十萬元而已。”陳教授紅光滿面地道。
也就是王易背後有七一機械廠的技術支撐,基本上能做出想要的模具來,而且送貨速度快,沒怎麼耽誤時間。
農教授嘴角一抽。
幾十萬元的科研成本,都可以在汀南理工大學搞一個小型的資料推理研究組了。
不過,再看看王易,農教授又只能嘆息。
想來,陳教授這個科研小組的經費,不足的,都是由王易先墊上去,再向上面申請撥款的。
誰讓這小子有錢,而且沒有自己的實驗室。
換了任何第二個人,陳教授是沒有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出成績的。
不過,汀南理工大學出成績,也相當於他農教授出成績啊,畢竟這是他常駐的大學。
在簡短地開了一小時觀摩會,重複了整個實驗過程和推理過程之後,汀南理工大學的所有核心高層,便一致決定,儘快向上面彙報。
能源技術,不同於其他的科研技術,必須是由政府來掌管和推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