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充實的學習中,6月初,王易接到了潘部長的電話:“新能源車將在下下週上市,你們幾個研究者都會配一輛。”
王易眨眼:“這事,您跟進的?”
您不是TZB的嗎?啥時變成交通部的?
“交通部的人透露的訊息。”潘部長輕嘆:“現在,一般的官員不會輕易來接觸你。知道嗎?你現在的身份很特殊。”
王易明白了,也樂了:“那以後,您就是我聯絡的專員?對了,充電樁搞定了吧?”
潘部長繼續在手機裡嘆氣:“你們學校附近不是有一家充電樁在施工的?”
王易:“未完工的東西,我現在都懶得去注意了,只要不搞出人命。又不是樓盤。”
潘部長再嘆氣:“我真是被你打敗了。怎麼,聽說你現在在研究燃煤?有頭緒沒?”
“沒頭緒您也不能幫我啊!”王易很無辜地道:“再說,我只是天才,不是妖孽。碰上一個石墨稀,那是我的運氣,但不代表我就一定能解決燃煤吧?這幾十年裡,咱們動力學和能源學多少大拿在研究它,出成績輪不到我。”
“其實現在,原老師就是想鍛鍊鍛鍊大師兄的能力,讓他早點出師頂大梁。我,就是一個輔助的。”
其實,在王易的腦海裡,怎麼去根據小鎮圖書館提供的燃煤發電技術來改造現有的燃煤發電技術,在這麼多天裡的強訓之後,他已經大概有了思路。
但是,有思路,沒實踐,就只是空想。
七一機械廠無疑是最合適的合作實踐夥伴,但目前七一的車間裡,不是忙著造充電樁零件的,就是忙著造汽車石墨稀電池的,現在去要人重組燃煤技術的改革,就算七一機械廠的現任董事長是老爸,也不會答應。
新能源汽車的上市既然已經定下了日期,那現在全廠的一切就肯定是為了它服務,算了,反正也就差十幾天,忍忍吧。
不過潘部長打這通電話,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為了通風報訊,而是想徵求他的意見:“你聽說了最近重興的事吧?”
等王易表示知道,潘部長便嘆氣:“上面很生氣,也有點恨其不爭,就有意重研晶片。可能投入比較大,但若是搞成了,你懂了,所以,你,有沒有興趣加入?”
王易:“啊?不懂,是要我投錢,還是要我參與研究?”
“如果可以,兩者都參加。”潘部長語重心長:“石墨稀材料在這方面有優勢,你們又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繼續研究,比重新開始一項更省力。估計你兩位老師已經有人去探口風了,不過最重要是你的態度。”
王易失笑:“您別詐我了,他倆是我的老師,怎麼可能最重要在我?”
“因為他倆沒錢,而且這東西可能有時候需要精神力強的人才能找到關鍵。”潘部長很不客氣地道破原因:“再說,你不覺得,這也是很有潛力的一項研究?”
是啊,挺有潛力的,可惜我現在只能學習燃煤發電技術的進一步利用和提升,無法從小鎮圖書館學習如何製造高水平的晶片,我想作弊也作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