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夏桓在軍事之上的天賦並不高。
即便有著後世的一些經驗和目光,又有陳安這樣的老師做指導,但是,這些畢竟只是理論。
而理論,要轉化成現實,就必須要有極大的實踐基礎。
好在,不論是周煜還是剩下的三名番軍將軍,都是經驗老道之人。
在夏桓制定了大的方針之下,四人之間默契的配合,令這份計劃更加完善了。
若非有齊相蒯牧這樣的人,恐怕,這次非但齊國會丟城失地,漢軍也會面臨慘境。
當然,齊國之中,除了蒯牧之外,也有人能看清夏桓的目的。
只是,看清歸看清。琅琊郡乃是齊國的重中之重,誰敢去冒著這麼大的風險,去拼去搏呢?
齊國的朝堂,是一個垂垂老矣的朝堂。
年輕人得不到重用,年老的人,則是失去了以前的銳氣。
國之危難之際,誰也不想丟了一輩子的英明,等到死後,在史書之上,留下一個佞臣的稱呼。
也只有齊相蒯牧,不僅能看清這一切,更有銳氣敢去賭一賭。
因為資歷,也同樣只有蒯牧,有資格力排眾議,去做這大膽之事。
三個條件,但凡缺了任意一個,夏桓也不至於攻克得那麼辛苦了。
魯縣一地勢不算多麼平整,能夠供大軍同行的道路,也只有那麼多。
早在蒯牧的命令之下,大批的斥候,早已撒了出去,夏桓前前後後四萬人,根本瞞不了齊國的斥候。
“看來,齊國已經做好了準備啊……”
大帳之中,周煜皺著眉頭,不經意之間,看了一眼夏桓。
淮南王的三萬大軍,雖然成功地攻破了東海郡的防線,但是,從軍中早已收到的訊息來看,齊軍並沒有選擇回救。
這點,別說夏桓了,就連周煜也是不得不佩服齊國的魄力。
攻其所必救,這也算得上是陽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