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桓與南陽世家以物易物的訊息,自然是瞞不過那些潁上世家的。
到了現在,他們才明白,夏桓為何之前要大肆收購他們手中的紙和茶。
而且,令他們難以忍受的是,原本他們賣給夏桓的時候,價格明明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二三左右。
但是,夏桓轉手賣給南陽世家的時候,卻又成了原來的價格。
這中間的差價,也算得上是暴利了。起碼,比起他們在這裡辛辛苦苦地屯糧,賣糧,要好上不知多少。
原本以為鐵定會賠本的東西,現在卻是令夏桓大賺一筆,反倒是他們,忙忙碌碌大半個月,卻是什麼都沒有得到。
所謂謠言,大多是一傳十十傳百,而且是越傳越狠。
潁上早在前一個多月,惡名便已經傳了出去。沒有大半年甚至是一年的時間,根本不可能恢復到原來的模樣。
這也正是為何,那些世家甘願將紙和茶賣給夏桓的原因。
不是他們不想從中盈利,而是沒有商旅,就沒有運輸的條件。
別看南陽的世家能風風火火,一來就是幾十上百條船的,那也是花了巨大的成本的。
否則,五六百個楚幣每石的價格,怎麼可能沒有盈利呢?
而潁上的這些世家就更不如了,曾經何其繁華的潁上,什麼時候想過為了船隻而發愁?
只有事到臨頭的時候,才會後悔當初。
還有一最為重要的一點,那便是,即便他們將貨物都運到了其他的地方,轉手賣掉,當地的地頭蛇,可能不壓價嗎?
沒看見,就算是大難臨頭了,那些南陽世家的人們,也依舊拼死拼活地想要再討點好處嗎?
若是反過來,主動權交了出去,那說不定連本錢都不一定能夠賺的回來呢。
潁上城中,一個個說著南陽口音的人們,喜笑顏開地指揮著人們,搬運著貨物。
一車車的茶葉,還有上等的精紙被運往城外停泊的船隻。
相反,原本那些米鋪當中的米,則被源源不斷地運進潁上縣的府庫當中。
僅僅只是夏桓與南陽世家達成交易之後的第二天,夏桓便以官府的名義,下達了一份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