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其它小說>大魏風華> 第五百三十八章 陰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三十八章 陰損 (1 / 2)

昭安二年的秋天,秋葉開始落下,但邊境的戰火已經不再復燃。

隨著幽燕之地的戰事徹底告一段落,以及大魏靖王與遼帝達成了某些只可意會不可言說更不會公佈於詔書條約上的默契後,雙方都開始了戰略收縮,魏國死死佔據著剛剛收復的長城,遼國也開始遷走一部分兵力,不再枕戈待旦地在邊境與魏國的邊軍大規模對峙。

尤其是在幾十萬遼人平民被有序地放還,越過遼國西京道與幽燕之地的邊境線,瘋狂地擁擠著回到遼國的國境,給西京道帶來無與倫比的後勤壓力後,魏遼兩軍幾乎都不約而同地立刻開始了邊境上的相互有序減壓。

大量的野戰部隊從最前方有序撤離輪休,輔兵、民夫被解散,雙方都默契地只保留了部分要害地點的駐軍以作監視和必要防範,而後方也是一樣,軍事部隊從巡弋增援轉為駐紮地方,大規模的地方官吏開始接管事務,重新主導政務,開始休養生息。

之所以能如此默契,說到底還是因為剛剛過去的那一戰,雙方都不免傷筋動骨,於是乎都有了一堆閉上眼睛就能想到的內部問題和麻煩要處理,所以都不想在恰當的時機前再啟戰事;而另一方面,則是經此一戰,幾乎所有有識之士都意識到了,幾年下來雖歷變遷,但魏遼的軍事實力說破了天去也還是在短時間內仍然處於相持階段,兩國根本不可能對對方造成致命性的打擊...光是一個幽燕之地就要前後歷經數場大戰,幾載歲月才能徹底收復,就別提那剩餘偌大的遼國國境了。

遼國沒有能力再像之前一樣馬踏北境或者大片成地域地奪取魏國的領土,而魏國也不大可能前些年一直捱打,忽然間就徹底轉守為攻了,所謂北伐,也不過只能一點點地扭轉彼此的實力對比,在接連的大戰中樹立起民心士氣,然後在戰略相持階段透過其他的手段,來達成滅遼的目的。

這種情況下,也就只有直面遼國中京道的李易部獲得了“自主出戰”的許可權,至於其餘各處,倒也不是說不能起任何摩擦,只是在西夏和女真折騰出些成果之前,實在沒必要在邊境上消磨人命。

何況還是那句老話,事有緩急之分,攘外必先安內,魏英帝壯年駕崩,年少天子倉促繼位的風波影響其實到現在都還沒有完全消除,顧懷之前貿然離京帶著小皇帝北上,說到底不過是因為魏遼在那時必有一戰,而現在幽燕之地的仗打完了,短時間內沒有餘力繼續北伐,那麼隨著戰略平衡的達成,有些事情的優先順序被調整上來幾乎是必然的事情。

北地的秋意漸濃,雖然還有一些暑氣,但已然到了一年中寒冬來臨前的最後溫和日子,沿著新擴寬的筆直官道往南走,一路上都能看見昏暗天幕下田間勞作的農人,偶爾能瞅見收割之後的曠野裡佝僂的身影扶著鋤頭站在田壟上,抖一抖手裡明滅的旱菸引燃堆積的秸稈,用燒荒來為這一年的耕種劃上一個**。

再一想到這樣平靜美好的場景在整個河北都在上演,便讓人由衷地想要在秋日晚間的馬車上來一聲感懷的嘆息。

從幽燕之地南下的隊伍風塵僕僕,環繞在外的是一眼看去便能察覺其精悍的勇武之士,齊齊拱衛著中央的一駕馬車,沿著官道直奔真定而去,官道上的行人對這一幕倒是也早就見怪不怪了,畢竟這支隊伍沒有打出旗號,而這樣的行軍隊伍在其他地方或許很難見到,但在北境卻是時常便能碰見的,而且那馬車也說不上多豪奢,想必車中之人的身份也不至於高到哪裡去。

但那些護衛的軍士卻一個比一個緊張,因為只有他們清楚馬車中坐的乃是暫離前線的大魏靖王,這位要是在半途出了事,說句不好聽的整個大魏的天就塌了,所以軍士們難免對路上行人田邊老農抱著萬分警惕,連那隱在披風下的軍弩火槍都已紛紛上弦上彈,這種情況一直到隊伍到了真定門前才好上了一些,而車廂裡的一隻手掀開車簾後,卻是對真定城前那漫長得幾乎看不見頭的隊伍感到有些奇怪:

“入城的人怎麼會這般多?”

顧懷是真的有些詫異,雖然從他當初封侯北上開始,就有意地想要將真定變成河北的政治中心,但以往這個地方因為直面遼人,所以除了那些重新安置的流民,其實對大部分百姓都沒有什麼吸引力,數年之前無數百姓南逃的場景還歷歷在目,怎麼如今居然有這麼多人湧向這座城池?

最後還是崔茗解除了他的疑惑。

“自從幽燕被收復後,來到真定定居、置產的人數就翻了許多倍,”她說,“這件事之前司名署曾經上過摺子。”

“有些印象,”顧懷說,“我想起來了,他們還在摺子上提過,有人在惡意抬高真定城的地價、房價,當時我還在想這地方之前遷人過來都沒多少人願意住,怎麼一下子又有人開始搞這種動作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北邊的戰事太順利,導致他們都覺得真定變成了個還不錯的地方?”

“或許這和您之前提過的那件事有些聯絡,”崔茗提起之前的那番對話,“也許有很多人都看出了您想要遷都的想法。”

顧懷笑道:“我從來都不覺得這世上聰明人少,很多事情只要開了個頭,就必然會有許多人能猜到後續,或許是這幾年我在真定待得太久,大力修繕擴建城池,才讓他們產生了這種感覺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沒錯,我的確是想將大魏的政治中心北移,只可惜他們猜錯了一點,不是真定,而是北平。”

“畢竟您的王府還在真定,他們認準了真定也無可厚非。”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