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遼東。
這裡本就是大漢治下,但因為路途遙遠,再加上位置有些偏頗,便顯得陌生了。
原本的遼東太守公孫度,便是現在的遼東太守公孫康的父親,也算是他們的自留地。
畢竟天下分崩離析,佔據一方的諸侯數不勝數,公孫康此舉並不算過分。
當然了,雖然竊據一郡之地,但公孫康並沒有太多進取的想法,所思只是自保。
才能留存至今。
若他的態度明顯,恐怕不必等待曹操,公孫瓚、袁紹都會把他給收拾了。
但不管怎麼說,公孫瓚和袁紹,如今已經涼透,曹操是這個棋局上的新霸主。
公孫康自然也是持有觀望態度。
顯而易見的是,公孫康並不想和曹操硬鋼,當今天下,恐怕沒人有信心,直面曹操的兵鋒,畢竟連袁紹都失敗了,而且拜的如此徹底。
或者換一個方面,公孫康也不是尋常人,他雖然偏居一隅,但也做了不少事情。
待在遼東的這段時間,公孫康一直率領軍隊,同以高句麗為首的東夷人作戰,並且取得眾多勝過。
是以像公孫康這樣的人,並不喜歡被人拿捏,哪怕曹操欺壓上來,也不可能坐以待斃。
他最需要的,無疑是曹操的態度。
如果真的沒辦法商談,那就只能魚死網破了,難道還能把頭送過去讓人砍?
這個時候,便是袁氏兄弟從白狼城敗逃之時。
誰也無法想到,看起來頗為強勢的烏桓,竟然如此輕易的敗給了曹操。
甚至不是真正的主力,只是先鋒軍罷了。
如今的袁氏兄弟,已經沒有其他選擇,他們只能前往遼東,希冀公孫康收留他們。
畢竟袁紹當初威勢極大,雙方多少有些交情,總不可能真的全然不理。
在袁氏兄弟看來,既然公孫康如今還沒有投靠曹操,多半還有談判的機會。
只要給出足夠的利益,不怕公孫康沒想法。
縱馬疾行,袁熙無奈嘆了口氣,說道:
“三弟,事已至此,吾等只能去遼東了,若公孫康願意收留你我,或許還能有機會捲土重來。”
說起這番話,袁熙莫名的沒有底氣,但他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向前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