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早朝結束後,等太子離開金鑾殿後,眾臣才議論紛紛的離去。
戚鳴跟在宰輔身邊,神情同樣沉重:“宰輔大人,這太子竟敢如此放肆!”
柳仲卿舉起手掌,示意他不要多言。
待眾人走出金鑾殿後,他們二人才慢悠悠地走在人群最末。
“如今形式,看來太子是覺得自己翅膀硬了!”
柳仲卿目光陰沉。
“宰輔大人,咱們要不要……”戚鳴抬起右臂比劃了一下。
柳仲卿眯起眼睛,冷冷道:“嗯,是時候了。”
之前柳仲卿一直覺得李雲興這種紈絝太子,就算任了監國太子之位也是個傀儡,遲早有天會落入自己佈置的局中,成為砧板上的魚肉,任憑宰割。
但經歷過今日之事後,柳仲卿徹底改變了主意。
太子幾日前還是個只會喊打喊殺的莽夫,靠著殺了一些無足輕重的小官。
但自從吳叔邈一事之後,他感覺到李雲興正在飛速的成長。
如今,拿下了西北軍營和都城的禁軍兵權,無疑是讓他實力增強不少。
可自己要他交出荊州的欽差之權,太子竟然沒有一口反駁。
反而是在眾臣面前給了蘇昭陽一個機會。
這無疑來說,可以讓李雲興更好拿捏人心。
太子今日做的三件事,可以說是足以改變整個武朝的舉動。
其一,殺奸佞。
無論是蘇天洋還是尚書令,包括大司農鏡學真,其實是李雲興在告訴他們,他眼睛是揉不下沙子的。
其二,提忠臣。
廉湛會受封,柳仲卿並不意外,畢竟要與自己抗衡,就必須給他找到旗鼓相當的對手。
放眼望去,整個都城只有廉湛最為合適。
其三,行科舉。
此計最能擊潰柳仲卿的派系牽連,若是以後入朝為官都以科舉制為主,那柳仲卿的政治勢力必將遭受重創。
這也可以看出,李雲興對於朝堂的把握之深。
李雲興雖然年紀不大,卻已經初露崢嶸,若是讓他繼續成長下去,那就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