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成合作後,李學文便準備著手將柴胡整株挖出來。
先是向姜老伯討要了些草木灰。
草木灰是改良土壤肥力的好東西,只要將野草,秸稈一燒,就能出不少。
姜老伯家裡還有一些儲備,是上一年剩下的,他裝了一些給李學文。
“後生,你要這些草木灰作甚?是為了種植藥材做準備麼?”
李學文搖了搖頭,決定先賣個關子,又找姜老伯借了一把用來挖土的小短鏟和一把剪刀。
姜老伯懷著好奇的幫他置備道具。
李學文拿到小短鏟後,就來到其中一株柴胡前,蹲下身子,伸手在柴胡根部度量了一番。
在距離根部大約15厘米的位置,李學文便開始動用小短鏟挖土了。
鏟子緩緩地深入泥土之下,大概挖了30厘米的深度,就挖到根尖的地方了。
姜老頭一直認真觀察著李學文的手法,見他竟然精準的挖到柴胡根系的尖端,沒有損傷根系分毫!
“後生,你這手眼可真準啊!”
李學文笑了下,“柴胡根系的分佈區在地下20到30厘米就差不多了,這是這種藥材的特性,一般情況下照著這個數字挖都不會傷到藥材的根部。”
說著,李學文已經換了一個方向,沿著剛才的挖開的方向,將根系位置附近的泥土給挖開。
隨著泥土逐漸被李學文挖走,柴胡的根系越來越清晰的顯露在三人眼前。
李學文觀察了一會兒,確定好分株的節點,拿起剪刀咔嚓幾下,將一些細小的根系剪掉。
“後生,這是作甚?”
姜老伯忍不住問道。
“我要確定分株的節點,這些細小的根系會影響我的判斷,先剪掉一些。”
李學文解釋了一句,隨後用剪刀精準的剪掉多餘的部分。
不時還會用小短鏟深入挖走部分泥土,露出更多粗壯的根系,好讓自己的判斷更加準確。
做完這些,他就開始準備分株了,剪刀在確定的節點剪開,切口平整光滑。
剪完後,他將柴胡分株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