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用說,《因為愛情》絕對能收視率前三了。”
·······
當一個半小時的節目結束以後,大家還意猶未盡。
不少人在網上狂刷這個節目,找到有共同話題的就忍不住惺惺相惜。
陳海文也抽空看了下自己的一些朋友群,這個地方臺的微信群裡全都在熱議這件事,大家對《因為愛情》的趙導演紛紛祝賀。
他嘆了口氣,希望這個事實對陳小兄弟不會有太大的打擊,紀錄片火不起來幾乎是節目公認是事實,不然也不會各種綜藝節目、真人秀滿天飛了。
沒有矛盾、沒有看點、沒有大咖,這樣的節目怎麼可能會吸引人?
········
到了十一點半,幾乎沒什麼人關注陳魚的節目。
魚粉們也意興闌珊,群裡聊這個話題的人並不是很多。
陳魚的《品味中國》低調開播。
········
一個年輕人剛看完《因為愛情》,電視機還沒關,只顧著低頭刷微博呢,看到這個相關話題就連忙贊一下。
刷的興起的時候,他媽催他趕緊睡了,”你咋還不睡覺?這麼晚了啊!?“
雖說咱們跟爸媽說睡了,可能躲在房間偷偷玩手機,但怎麼著也不能太大膽了!
年輕人連忙應了聲好,把手機給鎖屏了。
拿起遙控器就要關電視,正在這個時候,面前的《品味中國》節目緩緩呈現。
他輕咦了一聲,因為人類的好奇心,停頓了幾秒,如果是個垃圾節目,可能最多停一三分鐘,如果節目還不錯,可能會再看一小會。
隨著一段舒緩的背景音樂,一個個生活場景放了出來,一種種精緻的菜餚飛快呈現···
高畫質的攝像頭,精美的場景,彷彿一下就將節目與人的生活拉近了。
與此同時,螢幕下方滾動著一行又一行的字。
“出品人陳魚”
“總監製陳魚”
“製片人陳魚”
”總導演陳魚“
這個年輕人漸漸瞪大了眼睛···這個···似乎導演有意思,節目看著也不錯?
滾動著的食物,上一秒還是原材料,下一秒就微微一顫變成了誘人的一盤菜。
年輕人站住了,忍不住嚥了咽口水,眼睛從電視機前挪不開了。
“這節目,好像有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