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以後,衛視臺同時推廣了兩個新的節目,然而這兩個節目是截然不同的待遇。
《因為愛情》一經發出,就經過了各大導演、節目主持,臺柱等各種轉發、恭賀。
而陳魚的《品味中國》就冷清多了。
單獨一條廣告,還是看得讓人尷尬的硬廣,簡直讓人提不起興趣。
當然,這也是陳魚在臺內本來就沒幾個熟人,他們也沒啥善心幫一個外圈人免費推廣。
更重要的,陳魚自己的魚粉都不待見這個節目!
他們摻和什麼?
陳魚轉發了這條微博以後,很快就有不少評論湧現,但這回,大部分的評論竟然並不支援。
“合著陳哥你就去拍了個紀錄片?沒意思。”
“好好的說書···幹什麼要去做你不知道的行業。”
“有點失望了。”
“你的節目我會支援,但是估計喜歡不上。”
“現在流行什麼?你不清楚嗎?還是好好說你的書吧!”
“看你這紀錄片還不看《因為愛情》呢!”
“臺裡都懶得給你宣傳了···陳哥你真是···對你無語了。”
這些評論裡有人說話客氣,有人說話毫不留情。
而且更讓人尷尬的是,媒體也沒報道陳魚這件事,因為看上去並沒有什麼值得爆料的新聞。
也就一些小媒體,才跟風發了一篇報道跨界陳魚節目不被看好。
陳魚往下刷,好不容易刷出來幾個腦殘粉。
“陳哥別聽他們的!永遠支援你!麼麼噠!”
“絕對要每天守在電視機面前!”
“超期待!那個《因為愛情》什麼鬼啊,我才懶得看呢。”
這幾個評論下面已經在幾分鐘內是兩百多的評論了。
“呵呵腦殘粉!”、“服了,眼睛進豆豉了?”、“我就不信你特麼真能天天守著。”、“行行行你看,我不跟你搶。”
陳魚看到這裡,也不打算解釋什麼,反正節目就要開播了。
觀眾支不支援到時候就知道了。
不過,從這個電視臺官方微博就能看出他的節目多麼不受重視了,曝光沒有,宣傳沒有,甚至連時間段都極為尷尬。
《因為愛情》是晚九點黃金時段。
而他的紀錄片竟然是十一點半,接近零點的位置,極其尷尬的時間,因為現在守在電視機前的多是父輩,他們這種年齡的人很少熬夜。
而熬夜的年輕人又只會上網,誰會守著電視機看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