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是《商書》,一卷是《政要》。字型非常漂亮,若不是上面的官印格外顯目,楊博有找作者研究書法的衝動。
《商書》主要講如何安排郡內各縣的商業分工問題,各縣雖然面積不大,相距也都不遠,但地理環境複雜,各縣擅長種植的產業也有所不同。郭翼將它們全部連結起來,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各縣互相往來,盤活經濟。
士農工商,商人本是末藝,士大夫都是對此不屑一顧。可郭翼這《商書》的理論,卻讓楊博看的津津有味,不覺看完最後一頁還意猶未盡,抬起頭只見自己夫人正紅袖添香。
天,已經黑了。
“老爺今日受苦了,早些休息吧。”
若是平常,楊博就暖玉在懷上床辦事了。但今日他卻毫無睡意,也不回話,迫不及待的開啟《政要》讀起來。
《政要》主要講官吏的選拔、任命、考校之法。其中所寫都是楊博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每一條都足以震驚天下!郭翼的方式說起來很簡單,靠考試選拔官吏。而且是分科考試!負責農業的,考農業試題;負責斷案的,考法律試題。如此只要透過考試,官吏就能直接上任就職,開始治理相關工作。
而考校方法則顯得“追名逐利”,農業的考校糧食收成,斷案的考校破案數量和冤案數量。
按照這一套方法實現的話,那麼就可以斬斷“舉茂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的舉薦制弊端,讓人才都能各得其用。
而這,就是《政要》最致命的一點。楊博本人就是弘農楊氏出身,若不是家族門蔭他哪裡當得上這個縣令?如果官員都按照這套方法考校選拔,那可是斷了名門望族的發財路,他們必然全力反對!
“難怪要殺官立威!借反腐之名掃除新政障礙,高啊!”楊博輕嘆,這個十七歲少年的手段果然老道。放下書,拿起筆寫了一封信。把信交給自己夫人,道:“這封信,你寄回弘農老家。”
翌日,在楊博的主持下,郡內開始進行人才選拔考試。以戰後重建的人員組織為基礎,各縣商業開發的工作也一併推行。這個嚴寒的冬天也熱鬧無比。
郭翼將抄家收繳所得充入公庫,作為武都郡的財政開支。各家的女眷也嫁給軍士或遣散回家。如果生育了兒子的,則安排住在安置房,像普通人一樣參加勞動。這已經算是他最大的仁慈,否則這些人全部要充軍、流放。
“將軍!捷報!範大人招降臨洮縣,如今正沿洮水北上!”
“快給我看看!”郭翼急不可耐的搶過報告書,上面用蠅頭小楷記述著範新招降臨洮縣的經過。那臨洮縣令本身是個漢臣,不過是因為叛軍勢大,苟且偷生而已。範新抵達之後,三言兩語,一番忠君愛國的理論甩過去,對方立刻就開城受降。
“好啊!”郭翼哈哈大笑,看來自己的決定是完全正確的。
“將軍!”龍騎營的百夫長龍一帶著兩個女子進來,滿臉笑容道:“將軍,這兩個是王昌的兒媳和小妾,屬下見他們頗有姿色,特送來請將軍定奪。”
郭翼眯著眼,盯著龍一,問道:“你剛當上百夫長,就學會了這套?”
龍一卻並無愧色,反倒是義正言辭的說:“將軍,這都是將士們的意思。自追隨將軍以來。哪次將軍得勝不是大加封賞?將軍幾時給自己留過半點好處?將士們覺得這兩個女子可以照顧將軍的生活。”
“你傻啊!我殺了王昌,他的兒媳和小妾你拿來送我?”郭翼哭笑不得,這小子到底有沒有一點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