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玄幻魔法>龍戰野> 第十八章、三論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八章、三論宗 (1 / 2)

魏文成合上《百論》的最後一頁,抬起頭來朝草廬外一望,只見朝陽似火,天都已經大亮啦。他不禁輕輕嘆了一口氣,不禁懷疑自己此番投入釋家的懷抱,是不是一個天大的錯誤……

想當日收拾行裝,離開林屋觀,前往廣福庵,心裡多少還是存在些期盼的,就好似轉學去了一家更有名的學府。可是誰料來到庵前一敲門,小沙彌出來迎接,同時就告訴他,說法朗和尚已經離庵他往了。

法朗和尚跑哪兒去了呢?小沙彌遞過一封信來,魏文成開啟來一瞧,大致意思是:皇帝召我,我往建康去啦。

陳武帝陳霸先也不知道從哪兒聽說了法朗和尚的名聲,特意遣使召他入都,入主興皇寺,宣揚他空宗的教法。法朗得詔,欣然起行,留下一封信給魏文成,說你如今道行還淺,境界不足,心中百念叢生,你要是跟我前往京城,就怕被紅塵俗事沾滿一身,種種牽絆,從此再也無緣悟道也。所以我把這座小小的廣福庵送給你,你就跟這兒好生修行吧。

魏文成當場就傻了,心說和尚你在耍我麼?巴巴地要我過來,你自己倒先一步閃人了,光留下一個空庵有啥意義?我對釋教是一竅不通啊,沒有老師引導,又怎麼可能入門?

彷彿看穿了他心中所想,小沙彌當即雙手捧過一摞書來:“家師雲,師兄但讀此論,即可入門。”

魏文成接過來一瞧,果然不是佛經,而是經論,總共三部,包括龍樹菩薩的《中論》、《十二門論》和提婆菩薩的《百論》。“三論啊……”他不禁暗自揣測,“我聽說過佛教史上有個三論宗,難道這法朗和尚就是三論宗的?”

他猜得一點兒也沒有錯,法朗和尚正是隋唐時候盛極一時的三論宗的先行者之一。三論宗又名法性宗,據說始祖是後秦胡僧鳩摩羅什,鳩摩羅什首譯三論,推崇龍樹、提婆之說,後傳僧肇,僧肇傳僧朗,僧朗傳僧詮,僧詮傳法朗……這個法朗曾與同門的智辯、慧勇、慧布三人並稱為僧詮門下“四友”,時人名之為“領悟辯”、“文章勇”、“得意布”和“伏虎朗”。

說白了,法朗確實是當代高僧,其名永留中華佛教史——當然啦,魏文成前世對佛教並不怎麼感冒,所以他才沒有聽說過。

他當時還琢磨著,佛經難懂,經論或許會簡單一點兒吧,反正自己已經離開了林屋觀,好馬不吃回頭草,也不可能去求懇重歸門牆,那不如就暫且在廣福庵中住下,學一學這三論吧。可是等到安頓下來,正式翻開書本,他才知道——我靠這玩意兒實在是太特麼難懂啦!

雖說釋教對中華文化的影響和滲透,比之道教算是後來者居上,即便魏文成的前世,社會上也是信佛的多過通道的——基督教啥的暫且不論。前世但凡經過九年義務教育,而且語文課能夠及格的,在古文方面都算得勉強入門,魏文成在這方面水平又比一般人要強一點兒;並且他穿來此世,出身富貴家庭,那也是打小都必須讀書寫字的,一般古文還真難不倒他。問題佛教終究是外來宗教,所宣揚的很多概念中國本土本來壓根兒就沒有,被迫要生造名詞,甚至生造許多玄而又玄的名詞,那就不是一般讀書人所能夠瞧得懂的啦。

魏文成的前世,不能說一丁點兒都沒有接觸過佛教思想、佛教詞彙,可基本上都是些大路貨,比方說“色空空色”、“風動心動”、“菩提明鏡”啥的,結果一翻開《中論》,開篇就是:

“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

“問曰:何故造此論?答曰:有人言萬物從大自在天生,有言從韋紐天生,有言從和合生,有言從時生,有言從世性生,有言從變生,有言從自然生,有言從微塵生,有如是等謬,故墮於無因、邪因、斷常等邪見……”

特麼的這啥叫“無因、邪因、斷常”?什麼是“大自在天”、“韋紐天”啊?韋馱我倒是聽說過……

好在法朗和尚還留下了一個小沙彌,人是開過蒙的,對於佛教常用的一些專有名詞,還能夠模模糊糊地給魏文成解釋一二。就這樣魏文成牙緊牙關,通讀三論,只覺得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比讀道家經典要多上不止三倍。

終於把三論通讀一遍,合上書本,回想論中之意,刪除雜冗,究其根底,大概也就只有“畢竟空”這三個字吧。這三個字看似平常,其實包羅永珍,感覺若不能明思一切有,你就領悟不了畢竟空。就好比道家講返樸歸真,但你要是不先研究透了萬事萬物的本源,根本就找不到那“樸”、那“真”,談何返歸?問題這萬事萬物的本源,又得從萬事萬物在現世的無窮表象中去反推出來……

所以才有人說即世難以成佛吧,你必須經歷無數次輪迴,渡過“三大阿僧祗劫”,才能真正開悟……若是確定這輩子沒戲,那我還修佛做啥呢?

當下氣哼哼地拋下書本,推開房門,邁步而出。小沙彌正在院子裡澆菜,見了魏文成便放下手裡的葫蘆瓢,合什為禮。魏文成拱拱手,以俗禮相還,然後梗著脖子就朝庵外走。小沙彌問師兄你去哪兒啊?魏文成隨口答道:“出遊散心。”

這段時間他憋在廣福庵中通讀三論,感覺整個腦袋都僵住了,人也快發黴了,再不曬曬太陽,恐怕會長綠毛……瞧著今天天氣不錯,乾脆,我去太湖邊隨便走走,活動一下筋骨,舒緩一下鬱煩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