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212在我們國內自然是非常有競爭力的,目前沒有任何一款越野車可以比得上它,甚至大部分廠生產的轎車,綜合效能方面也是比不上它。”
“但是客觀的說,它的動力效能也好,舒適性也好,跟國際汽車巨頭的同類產品相比,還是有差距的。”
“在國外賣,倒也不是不能賣,但是基本上只能依靠低價來吸引一部分的消費者。”
沒有品牌,沒有技術優勢,想要多賣,那就只有一個辦法。
江輝也沒有拐彎抹角,而是直接把自己的看法說了出來。
對於這些內容,陳奇自然也是理解的。
特別是去年跟著江輝一起去美利堅通用汽車考察了半個月之後,他對華夏國內汽車工業跟國際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有了更加直觀的瞭解。
所以他壓根就沒有想著要讓BJ212進入到東瀛、美利堅等汽車工業強國的市場。
那樣子的希望基本上是零。
反倒是東南亞這些地方,有些國家的經濟實力其實還不錯,至少比華夏的人均水平要強。
把BJ212賣到這些地方的話,多少還是有一些可行性。
陳奇也不指望一年能夠賣幾萬輛,只要能夠賣出去幾千輛,他就很高興了。
畢竟幾千輛的BJ212,出口創匯金額也是絕對超過1000萬美元了。
放在外匯儲備只有幾個億的年代,也是非常大的出口金額了。
華夏各地,目前出口最多的還是各種農產品和工藝品,還有就是原油。
這些東西的單價普遍都不算高,掙點外匯很辛苦。
但是進口的基本上都是各種裝置和儀器,個個價值都不低。
越是如此,外匯反而變得越緊張。
許多工廠提出了自己的產線改造方案,但是由於需要使用外匯從國外採購裝置,最終改造方案遲遲不能落地。
一定程度上來說,這也算是影響了華夏改革的發展。
難怪各個部委現在對於出口創匯的重視程度,遠超後世大家的想象。
“你說的這些都是事實,我們廠內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
“考慮到我們自己本身是沒有這個經驗,也沒有這個能力去做出口的事情。”
“所以就想著能不能跟寶馬科技合作,讓它們作為BJ212的代理商,把它賣到國外去。”
陳奇這麼一說,江輝沒有立馬回答。
寶馬科技成立之初的目的,是為朝陽摩托車製造廠的合資做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