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本汽車相關的專業書籍,或者是管理類的專業書籍,對於這個年代的許多華夏知識分子來說,是一件難度非常高的事情。
沒有電腦,沒有手機,各種資訊的收集是非常困難的。
許多後世大家耳熟能詳的觀點,很可能現在大部分人都沒有聽說過。
特別是涉及到外文參考資料方面,根本就沒有幾個人有機會接觸。
就算是有機會接觸,也沒有幾個人能夠看懂。
這就帶來了非常多的限制。
所以出書這種事情,對於這個年代的人來說,還是非常難得的事情。
特別是專業書籍的出版,含金量還是非常高的。
江輝這段時間編輯的《專案管理》這本書,結合後世的各種工廠專案管理經驗,結合華夏這個時代的一些特色,在三個月已經把稿子交給了一機部汽車局。
原本他以為稿子交上去之後,怎麼也得過個一兩個星期才會有動靜。
不僅相關的人員肯定是要看完稿子之後,才會做進一步的處理。
沒想到剛剛交上去幾天,汽車局的電話就過來了。
“陳總工,我等會去一趟一機部,秦局讓我過去聊一下《專案管理》這本書的事情。”
書雖然是江輝自己寫的,但是編委會成員的名單裡頭,卻是有鄭海明和陳奇幾個的名字。
現在汽車局那邊叫過去商討這本書的事情,江輝肯定是要跟陳奇打個招呼的。
“秦局那麼著急就叫你過去了?”
“這本書他估計都還沒有看完吧?”
陳奇是知道秦浩每天的工作肯定都很繁忙。
江輝寫的《專案管理》,可不是隻有幾萬字的指導手冊,而是一本厚厚的,有著三十多萬字的管理類書籍。
這種文章要真的看進去,還是很花時間的。
“具體情況我也還不知道,等會過去看看情況,回來我再跟您彙報一下。”
江輝這麼一說,陳奇沒有再糾結。
一切的情況,晚點都會知道。
“我讓廠裡面給你派個車吧,省的大熱天的踩著腳踏車過去,出一身汗。”
以江輝現在的級別,自然是沒有資格安排專門的司機和車輛供他使用。
不過要出去開會的時候,廠裡面安排個公務車,還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