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趨勢變化的分析上面,顯然是沒有誰可以比得上江輝。
“東瀛人在短短的幾十年之內就能快速的發展成為現在這個樣子,我們是不是再過幾十年也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由於今天來的是東瀛大使館,陳晨星也算是專門去了解了一下東瀛的相關情況。
雖然華夏現在的各種訊息還很閉塞,不過跟東瀛在好幾年前已經建交,相關的一些新聞還是比較多。
只是他打聽的訊息越多,心情就越複雜。
“那是肯定的,你覺得東瀛現在很發達,這個感覺是正確的,人家確實很發達。”
“但是再過四十年,它們跟現在也沒有太多的區別。”
“可是四十年後的我們,卻完全不是現在這個模樣了。”
江輝完全能夠理解陳晨星的心情。
為什麼這個年代很多人去了國外之後,就不想回來了?
因為看到的差距太大,信心受到了打擊,再加上誘惑太大,許多選擇就成為了必然。
前段時間江輝能夠拒絕通用汽車的邀請,首都汽車製造廠和一機部那邊知道情況的人,對江輝都忍不住高看了一眼。
“師父,你的技術水平遠高於廠裡面其他的人員,我覺得如果能夠讓你負責廠裡面的設計和技術工作,那麼廠子的發展速度肯定會快很多。”
私底下,陳晨星自然是什麼話都敢說。
而這話也算是他的心裡話。
“先把新款BJ212的專案搞好,後面自然就有機會了。”
江輝也沒有掩飾自己的野心。
一步一步的往上提升,成為首都汽車工業乃至華夏汽車工業舉足輕重的人物。
到時候再跳出體制自己單幹,肯定也能帶一批人才出來,並且還能找到比較熟悉的配套資源。
要是放在三四十年後,江輝的這種做法估計會被抵制,相關部門肯定要嚴厲打擊這樣子挖牆腳的行為。
但是在八九十年代的話,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在一些特定的時期,下海是受到相關部門鼓勵的事情。
甚至都可以把宇宙盡頭的編制給你保留,讓你自己下海去闖蕩,失敗了還有機會回去上班。
這種待遇,幾十年後是根本想都想不到的。
開了五六分鐘,沒有再出現之前的故障。
而這個時候加藤浩之也出現了,估計是有人跟他說皇冠轎車被修車的給開起到處轉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