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培訓的具體安排由一機部汽車局那邊負責,但是陳晨星也很是主動的幫忙去對接瞭解相關的資訊。
這樣子讓江輝可以做到心中有數。
“估計是《百姓日報》的報道起到了一些促進作用,大家看到了BJ212的油泥模型,估計就想來見識一下。”
人多人少,江輝倒是無所謂。
多一點更好。
這些人只要聽了自己的課,或多或少也是有那麼一絲師生情誼了。
將來有需要的時候,大家都可以用這個東西作為聯絡的媒介。
人跟人之間接觸,最需要的不就是一個契機嘛。
就像是你在大街上看到一個美女,直接過去要聯絡方式,十有八九人家是不搭理你。
但是如果有一個合適的契機接觸,再要聯絡方式就容易很多。
“小江,今天各個汽車廠可是把自己核心的技術骨幹派過來參加培訓,你要是能夠讓他們心服口服。”
“今後在華夏汽車行業內就算是可以開宗立派了。”
陳奇也是知道今天的培訓人員的情況,所以吃完早餐之後來到江輝的辦公室,準備親自陪著他一起過去。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算是幫忙壓陣了。
畢竟江輝要是丟臉了,最終首都汽車製造廠也是面上無光。
反過來,如果江輝能夠在汽車設計領域開山立派,這對首都汽車製造廠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
為什麼後世很多高校很在意院士的名額?
因為院士在某個具體領域裡頭,往往就是開山立派的人物。
這種人物能夠帶來的影響力和資源是非常巨大的。
甚至不少高校的專業或者學院,就是靠著某個院士撐著。
一旦這個院士去世,對方在這個領域的影響力就會大幅度的下降。
“陳總工,您放心,我已經考慮好了這次培訓應該跟大家介紹什麼。”
“雖然不一定能夠讓大家都非常滿意,但是至少不會讓他們白來一趟。”
陳奇說的道理,江輝自然也是懂得。
這種立威的好機會,他肯定不願意錯過。
看到江輝滿臉自信,陳奇也就放心的跟著他一起去到培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