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芳是1956年北大中文系畢業的高材生。
葛素紅是她同一個專業的師妹。
她們上的大學,可不是江輝和朱淋的那種工農兵大學,含金量是完全不同。
再加上這些年做編輯,也算是見多識廣了。
所以大家坐在一起,很隨意的就找到了共同的話題。
不管她們聊什麼,江輝基本上都能接上幾句。
甚至不經意間提到育兒的話題,江輝都能接得住。
這也算是讓崔永芳和葛素紅長見識了。
當然了,聊天歸聊天,大家吃肉的速度倒是一點都不慢。
最終等到吃完飯的時候,桌上的盤子基本上都被消滅一空。
“小江,你下週就可以找個時間來我們那邊報到一下,然後就正式開始改稿。”
“相關的申請手續,週一小葛就會幫你處理好。”
聊得熟悉了,崔永芳也沒有跟江輝客套了。
反倒是三十多歲的少婦葛素紅,還“江老師”、“江老師”的叫著。
“多謝崔組長,我週一先回廠子裡報個到,然後就過來。”
這個時候自然不是客氣的時候。
《人民文學》到時候靠著連載《渴望》,獲得的額外收益絕對是比改稿的補貼不知道要高了多少。
眼看著外面天色也開始變晚,吃完飯之後,雖然聊的意猶未盡,但是崔永芳和葛素紅還是先回去了。
“崔組長和葛編輯還真是好人呢。”
看著她們兩個的腳踏車消失在昏暗的路燈之中,朱淋忍不住給她們發了一張“好人卡”。
“只要我們變得越來越強大,越來越有名,我們身邊的好人就會越來越多。”
雖然江輝也覺得崔永芳和葛素紅確實是個好人,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渴望》足夠有吸引力。
否則人家今天根本不會登門拜訪,能夠給你回覆一封“拒稿信”就算是不錯了。
當編輯的,誰手中沒有斃掉幾摞稿子啊?
“江輝,到時候《渴望》發表之後,你是不是就要出名了啊?”
回去的路上,朱淋突然有點患得患失了起來。
她本來就比江輝大了三歲,到時候江輝要是全國出名了,指不定有多少姑娘飛蛾撲火般的撲過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