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鋼歷史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的龍煙鐵礦公司。
1964年12月建成華夏第一座30噸氧氣頂吹轉爐,是華夏最早採用高爐噴吹煤技術的鋼鐵公司。
1978年,鋼產量達到179萬噸,成為全國十大鋼鐵企業之一。
可以說,首都鋼鐵廠絕對是這個年代的重點企業,各種福利都很不錯。
在它們的停車場,可以看到不少一汽生產的解放牌卡車,也有一些首都第二汽車製造廠生產的BJ130輕型載貨汽車。
江輝今天需要維修的是一輛CA10解放牌卡車。
這款產品放在後世,那絕對是老掉牙的存在了,但卻是這個年代華夏運輸市場的主力車型。
一汽的第一代產品為解放CA10,是在北極熊吉斯150汽車的礎上仿製設計而成。
60年代初期,解放CA10汽車進行了一些技術改進,車型定為CA10B型載重汽車。
當時的產量,達到了設計水平,平均每五分鐘的速度生產一輛,年產量佔全國整車生產量的80%。
江輝沒想到這麼常見的一款卡車,居然都找不到人修理。
看來這個年代的人,修車技術著實很一般啊。
“這車的發動機一直都無法正常的啟動,你先確認一下,有信心修好再動手。”
“如果沒有信心的話,那就算了。”
就在江輝圍著CA10轉了一圈的時候,李劍鋒就覺得對方像是在裝模作樣,說話語氣不是那麼的友好。
這年頭,任何一輛車都是很寶貴的。
要是車沒有修好,反而越來越壞了,那可是個大問題。
這個年代,企事業購買汽車,需要根據企業的級別,產值,利潤,固定資產等等來評估。
相關單位需要購車時,首先向主管部門申請,按國家規定經過審查批准,才能分配到計劃指標。
然後國家物資總局發放汽車供應證,企業憑證買車。
可以說汽車的供需矛盾是一直都比較突出的。
“現在路上跑的解放卡車大部分都是CA10B型,像是這種二十年前的CA10型,算是比較少見的車型了。”
“不過它的所有問題我都有信心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