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是小品劇本!
陳國志捏著手裡薄薄的稿紙,看著標題下面標註的作者名字,完全無語了。
先前陸晨拿出兩首原創音樂作品,他當時雖然感覺陸晨有點浮躁,也沒有認為不合常理,畢竟陸晨在音樂方面的才華人盡皆知,幾天出一首歌很正常。
但現在陸晨拿出的可是小品劇本啊!
從流行音樂一下子轉換到小品,這跨度未必太大了點吧?
陳國志忽然感覺自己的咽喉發癢,很想用力咳嗽幾下來表達此刻的心情。
不過因為有前車之轍,所以他硬生生地忍住,還是認真地看了下去。
這位大導演心裡面甚至有種不大服氣——知道陸晨你很能,兩首作品讓我心服口服,可小品創作不是誰都能玩得轉的,尤其是上春晚的小品,說千里挑一太過誇張,百裡挑一都嫌不夠數啊!
在國內的晚會上,語言類節目主要是指小品、相聲等,其他還有朗誦、快板、三句半、繞口令、貫口、滑稽戲等曲藝類的節目,其中配樂詩朗誦比較常見,音樂情景劇等形式也有一些。
但在春晚的舞臺上,人們談到語言類節目,那基本上就是相聲和小品。
自八十年代初央視春晚開播以來,相聲和小品一直都是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最受歡迎的節目,在春晚的舞臺上也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相聲和小品演員。
包括不少堪稱經典的語言類節目,比如相聲《推銷》、《過大年》、《城隍廟》,小品《趕集》、《明天會更好》等等,至今還常常被人翻出來觀看。
然而隨著億萬觀眾審美水準的提高,相聲和小品的質量卻在逐年下降,加上那個某些政策方面的原因,以及經濟利益因素,語言類節目的創作者普遍存在創意匱乏、思路僵硬等等問題,很多相聲和小品全靠網路段子來湊數。
如此帶來的結果是,觀眾們聽著不滿意,評價非常的糟糕,反過來又牽累了春晚的收視率,如此惡性迴圈每況愈下。
18年的春晚節目選拔,其實從今年夏天就開始了,但陳國志至今為止,在語言類方面選出的節目僅僅只有一個,而且還是偏向傳統性質的相聲。
不是他太挑剔,而是送審的大部分相聲小品都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讓陳國志捏著鼻子都無法透過!
看多了讓人乏味無趣的小品段子,陳國志對於陸晨所創作的劇本不報希望是非常正常的,但他也不能掃陸晨的面子,畢竟陸晨剛剛給了他兩首優秀的作品。
可是跟先前如出一轍的情況再次發生了,僅僅兩三百字看下來,陳國志的眼睛就無法離開稿子了!
他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桿,左手握著茶杯無意識地摩挲著,眉頭緊緊凝成了“川”字,顯得極為認真。
“哈哈…”
但是下一刻,陳大導演緊繃的臉突然綻放出發自內心的笑容,忍俊不住地笑出聲來,差點把手裡的茶杯都給掀翻了!
“陳導…”
坐在旁邊的助理嚇了一跳,還以為出了什麼事。
陳國志擺擺手示意對方稍安勿躁:“沒事,就是這劇本里的段子寫得不錯。”
他忍不住抬頭看了看陸晨,目光裡透著不加掩飾的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