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二者便是彌羅引靈之後,凝練的伴生之寶。
所謂引靈和伴生之寶,乃是此方天地特有的一種輔助修行之法。
雖然沒有引靈不成,便無法修行的說法,但所有坐鎮一方,且修為高深之輩,基本是引靈成功之人。
引靈是引導靈性使其具現的方法,本身並沒有什麼專門的修行之法。很多時候,引靈成功的人,自己都不大清楚自己是如何成功的。
現有唯二能夠明確的引靈之法,一個是明心見性,撥開世間種種掛礙,映照本性,使靈性昇華,將伴生之寶引出;另一個便是藉助神之力,將自身伴生之寶強行扯出。
而伴生之寶,本質上是修行之人先天靈光的具現,代表了一個人先天擁有的潛力和傾向,凝練成型後,基本沒有更改的可能。
絕大多數伴生之寶的變化,都是隨著修行的遞進,透過一件件同參之物、修士自身所作所為,以及修行之法的影響導致。
而這伴生之寶,名為寶,實際上存在的形態千奇百怪,可能是動植物,也可能是金屬礦石,山河景象,甚至一些形而上的概念也有可能。
而如何引導,如何強化,也就成了修行過程當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就彌羅個人所知,函夏這片大地上,出現的伴生之寶,以及發掘伴生之寶能力、天賦,以及引導、強化的方法,可謂是浩如煙海,難以敘述。
類似兩件外形基本一樣,但功能完全不同的情況也不是沒有。
因此,自從五年前引靈成功後,彌羅便是一直在探索自己伴生之寶的能力。
三年前,他能確定的只有兩點,寶卷擁有記錄道則法理,將其整合的能力,鏡影則擁有映照真實之能。
二者可謂是相輔相成的存在。
而在普明山的三年時間裡,彌羅又是確定了兩點。
寶卷可以吸納香火願力和道則法理,甚至能透過願力強化對應的法理,寶卷上青氣內隱藏的白光和黃氣,便是彌羅這三年來收集到的普明山願力,以及地脈地氣。
鏡影則能解析現有的道則法理,將其映照出來。
二者結合,在彌羅的推算下,能夠一定程度上,煉化所有的同參之物,將其凝聚成自身的術法神通。
而此時,彌羅正是打算藉助這兩件伴生之寶的能力,將那一小節勾魂索解析記錄,增強自身力量,應對三日後的問題。
他先前的顧慮,則是因為其修行之道雖在長夏之時,斷絕清氣,輔佐地氣,但整體偏向於清聖之法。
這麼突兀的在自家伴生之寶中新增陰世鬼差的力量,雖然不至於影響日後修行,但花費一定時間去整合梳理,還是難免的。
定了定心神,彌羅心念一動,那虛幻的鏡影,落在勾魂索上,輕輕一晃,落下一片鏡光。
那勾魂索在鏡光之下,稍稍掙扎了兩下,便一寸寸的消失,化作一縷縷攜帶陰世法理的灰色霧氣,在半空中翻滾,內裡無數殘缺的符文,構建一條條虛幻的鎖鏈,上下變化。
彌羅心神轉到寶卷之上,隨著念頭一動,那寶卷隨之輕抖,勾魂索解析出的道則法理,好似受到牽引一般,自然融入其中,還同寶卷內白光黃氣相合,最終化作一個手持勾魂索,看不清樣貌的人影。
“這是……”
彌羅雙目瞪圓,看著那人影下方,一列散發著淡淡白色毫光的文字——從九品普明山陰司勾魂使者。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