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道祖!”
玉宸見狀,躬身施禮,隨後便聽聞道祖說法。
此經文之中,有諸天上帝內名、隱韻,亦有魔王內諱、百靈之隱名,不過這些名號蘊含的意思太過高聲,道祖講道之聲又太過模糊,哪怕玉宸擁有地仙境界,虛幻的二品位格加持也聽聞不清,只能在隱隱約約間明悟三十二天對應的職能。
說起來,三十二天內五界劃分其實類似於佛門三界之說。
在《度人經》傳播的早期,甚至有“四梵三界三十二天”之說,後來才逐漸演變成玉宸三人演化的“四方八重三十二天”,此時原本的四梵消散,三界也是化作五界,融入一天之中。
五界之中,底層是鬼界、下層為俗界,此二界無需多言,即陰世和人間。
中層名欲界,此界有色有欲,陰陽交接,人心駁雜,乃魔王法相之居所,下入人間,擾亂人心,上入色界,迷惑上真,為凡人超脫,修士入道之阻礙。
上層曰色界,有色無慾,此方境界,少有雜念,靈機澄澈,元氣清淨,長居此界,也可得享長生。但下為欲界,常有魔王侵擾,易生貪嗔痴妄,無望上乘道果。
最上乃無色界,此界眾生,無色無慾,唯有元炁長存,乃是天人上真。
這是一個不同於玉宸現在理解的修行體系,但確實有著證道的可能。
俗界凡人可以透過科儀、齋法、符術、教戒等等修行方式入道,而後每過一段時間,根據自身德行,都會遇到外魔侵害。這個時候可以透過平日積德行善積累的善功福德,頌唸對應帝君神號,獲得加持庇護,躲過劫數。
每過一重劫數,修為便能夠修為一分。
等到修為到了一定程度,勘破人間慾念,便能夠越過欲界,升入色界。
這個時候,修行不同於俗界,度過一劫,修為便能精進一分。在色界之中,不但要堅持修行,防備魔王干擾,還是明悟真我,勘破色相,回溯本源,將自身還原成先天一炁,進而升入無色界。
說白了,這是一套建立在全新三界十方自然變化之理上,以“敷落神真,普度天人”,“仙道貴生,無量度人”為核心,以“人神共合”為基礎,以“三界十方諸神之名”為階梯的修行法門。
比起這個世界的九品位格體系,主世界的凡、仙、道三境,玉宸自身總結的人、鬼、地、天四仙境。
《度人經》的修行體系,同佛門淨土宗宣傳頌念阿彌陀佛,便可升入極樂的說法有些類似,更加貼近民眾。
理論上來講,只要誦讀此經,行善積德,便能有所成效。
展現出的是仙道濟度,不分凡人神仙、寶貴貧賤、陽世陰間、天地萬類,一概度化不棄,可謂無所不包的核心理念。
明悟這等道理後,上方道祖似乎也有所感應,伸手一捏,一枚宛如黍米的寶珠出現在他的手中,其上有三十六色霞光,五德凝固,輕輕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