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見,
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
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
林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
比翼連枝當日願。”
此詩就這麼被“端靜公主”吟誦了出來。
“好美的意境……”那“小廝”眼中帶著些朦朧地說道。
而這時整個現場十分的安靜。
過了不久,那“小廝”才從回味中清醒來,她皺著小眉頭,說道:
“詩是好詩,只是……只是為何裡面的典故我卻看的不太懂?”
梁平安道:“其實裡面的典故,是我自己杜撰出來的。”
時下,大周朝很是流行詩詞,乃至已經到了歷史中的典故,那些詩人詞人都不想要用,而為了顯示出自己的文采,他們甚至都自己杜撰典故、故事。
這樣做,在人前顯聖時,是很有逼格的。哈,你在歷史中找典故,你看我瞬間自己杜撰一個典故,並照此寫出一首相當不錯的詩詞來,那麼誰的文采更勝對方?
這顯然一目瞭然。
其實這在梁平安前世時華夏曆史,那時宋朝的大文學家蘇東坡,他也自己杜撰過典故。
那“小廝”忙追問:“是什麼樣的典故?說一說嘛!”
梁平安點頭,其實不用這“小廝”說,他也會講出來的。
“這是說一個皇帝,他非常喜歡他的妃子……在最後因為那皇帝的江山動盪了,他計程車兵們,兵諫請願,要那位皇帝下旨要那位妃子死,不然他們不會出兵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