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完結很久了,說實話完結的有點兒草率,當時因為一些事情,並沒有寫成我心中的模樣,本來不應該只有這麼點字數完結的。
現在這些東西也不知道會不會有人看。
晚上和朋友聊天,突然回憶起了自己悲痛的青春。
聊了聊,曾經喜歡過的哪種人,還有曾經被哪種人喜歡過,還有一些曾經被人誤會的經歷。
其實有件事情一直不好意思承認,這本書就大部分故事還有人物都是有原型的,就像顧欣然和方盛景(只是有些故事有原型,人物並沒有。當時第一次著校園文,就把身邊的經歷寫了進去,現在想想,還不如不寫。),江飯飯和何景,還有林寧和李子昂(經過原型林寧同意)。
書裡有真實的部分,也有虛假的部分。
書裡全員HE,書外全員BE。
如果按真實發展的話(暫時借用書中的名字),顧欣然和方盛景上高中以後就再也沒有聯絡。
初中的顧欣然確實和方盛景當過同桌,也確實因為沒有回答上問題而被英語老師說過類似的話,也確實被班主任訓斥過。
不過那時候的方盛景卻一句話沒有,彷彿一切都與他無關的模樣。
兩人就像永遠不會相交的平行線。
給大家講個如果正常發展的BE短故事。
顧欣然高一會在十二班,方盛景高一會在二十班。
兩個人有共同的朋友和同學。
高一的時候,兩人見到,偶爾會打一聲招呼,後來因為高一時在餐廳的一件事情兩人便再也沒有說過話。
高二的時候,顧欣然在十七班,方盛景依然在二十班,只不過班主任是顧欣然在高一的那個班主任。
兩人之間除了有一個共同認識的小學同學,基本沒有任何的聯絡。
整個高中兩年,兩人都在不同的樓上課。
直到高三那年,顧欣然去了二十班,而方盛景去了十七班,終於分到了一棟樓上課,還是同一個樓層。
即便是這樣,他們依舊像是兩條平行線。
方盛景的好朋友和顧欣然成了好朋友,而顧欣然的好朋友和方盛景同樣如此。
顧欣然每次去十七班找她的朋友,她一眼就能看到朋友身旁的方盛景。
方盛景亦是如此。
他們與互相的朋友玩的特別好,彼此之間卻像個陌生人,互不打擾,彷彿從來不認識一樣。
加上高中,整整六年的時間,他們沒有加過QQ,沒有加過微信,只有一個共同沒人說話的微信群聊,誰也沒有主動加誰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