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掉手機頁面,這中年人端詳著躺在病床上陷入沉睡的老人看了了良久,最終站起身輕聲慢步的離開房間撥通了一串號碼。
“你們那裡的調查不用繼續了,把中間人也處理了吧,這件事到此為止。對,她的命令。”說完,這中年人掛掉電話,用力搓了搓臉推開房門重新回到了病床邊上。
關注著俱樂部動態的不止這些躲在陰影裡心懷鬼胎的老鼠,遠在華夏濱城的某個碼頭,正帶著一群人參觀潛艇和破冰船的老胡在得到司機小劉的訊息之後,臉上的笑容也越發的滿意。
而在他的身後不遠處,一棟參考雷達站樣式建造混凝土四層樓已經開始了打地基的工作。
當然,這棟樓不可能也完全沒必要修的和原版一樣結實一樣大,畢竟它的作用僅僅只是個功能齊全的博物館而已。未來在這裡展出的藏品也許並不算值錢和精美,但它們背後的故事卻彌足珍貴值得所有人銘記。
時間一晃而逝,轉眼間已經到了三月份的第一個週末,原本一週前就準備出發尋找高爾察克黃金的眾人卻仍舊守在雷達站。
而造成這些意外的主要原因則是因為海寧對俱樂部的探險車進行了再一次的改裝。他把原本位於水罐車上的雷達值班室與何天雷駕駛的太脫拉尾部挖掘車功能進行了對調。
如此一來的好處顯而易見,不但更加方便了何天雷或者劉小野監守雷達,同時水罐車上的高壓水槍也被整合到了挖掘臂上,必要的時候完全可以藉助遙控挖掘臂從各種角度使用水槍。
在探險車進行改裝的同時,雷達站也在鹹魚的主持下進行了再一次的佈置。
如今在雷達站門口正前方,緊挨著平臺邊緣的空地上已經豎起了一門帝國灰顏色的88毫米二戰德國高炮。它是前幾天安德烈送來的,一起送來的還有兩枚狀態完好的炮彈。
鹹魚在看到這門88毫米炮的瞬間便給它找好了位置——雷達站門口的平臺邊緣。甚至為了讓它“看起來更像個展品”。這門大炮的周圍還擺上了一圈沙袋和幾個炮彈殼和木製炮彈用來模擬著真實的火炮陣地。
在這圈沙袋之內,9個用來演示炮組成員的木頭人兒各司其職擺出了不同的姿勢。而在緊挨著它們的鐵絲網圍欄上,還掛了一塊足夠詳細的火炮使用說明展板以及相關的科普圖文。
變化不止這些,在無法一眼看到的後山,那些被會員們拍下的藏品已經全部透過鐵路被髮走,取而代之的是一臺英國在二戰時列裝的馬蒂爾達的坦克和一臺瓦倫丁11型坦克。
如今雖然展品變少了,但卻越來越有博物館的模樣了,甚至前段時間還接待了一批真正的遊客——放羊娃思勤的同學和老師。
本就閒的五脊六獸的石泉這下真正坐實了“教育家石老師”的稱號,帶著俱樂部的一眾成員給這群半大孩子好好上了三天課,算是過了一把當老師的癮。
畢竟不管怎麼說,俱樂部的這群人裡真正當過老師的就有大伊萬兩口子,這倆一個精通二戰歷史,一個熟悉各類武器裝備,他們的知識儲備和教學經驗足以應付這些高中生。
而何天雷以及鹹魚則客串了一把戰術教官,從槍械組裝分解到CQB戰術教學看的帶隊老師眼睛直冒光。
再加上劉小野和艾琳娜兩人教授的急救課程,以及石泉親自授課的漢語課。當然,還有晚上加爾金教授臨場發揮的天文課以及溫室裡開展的無土栽培課程。
這些可遠比學校裡的科目受學生歡迎,以至於三天的參觀結束之後,帶隊的老師竟然還打算帶第二批學生過來。
要知道,他們過來參觀可不是免費的,就算門票不要錢,吃喝總要給點兒不是?雖然出錢不多基本上沒有什麼盈利,但有大伊萬這個人精在又怎麼可能會虧?
別的不說,至少這貨邀請過來的當地媒體在拿到了足夠的好處之後,對才成立不久的龍和熊戰爭博物館很是吹了一通,連帶著思勤和他的同學老師們都有好幾個接受了採訪。
這麼做唯一的好處自然是再次證實這座蘇聯時代廢棄的雷達站如今真的變成了一座寓教於樂的博物館,而曾經土裡刨食的石泉也從一個手裡十好幾條人命的挖土黨被包裝成了一位致力兩國文化交流的教育家、收藏家、探險家。
這一系列堪稱不要臉的頭銜和媒體吹捧,讓不知道多少明裡暗裡關注著這支俱樂部的人哭笑不得或者咬牙切齒。但現實就是如此的諷刺和荒誕不經。畢竟殺人盈野的老師雖然罕見,但像石泉這樣開始有意識給自己洗白的灰色人物卻多如牛毛。
不管是他也好,安德烈也好,甚至可以說如今俱樂部的每一個會員大佬都是這樣一步一個血腳印的走來的。當這些血腳印越來越淡直至沒了血腥氣,甚至帶上濃郁花香的時候。哪怕那時的石泉一手拿槍一手拿著教鞭站在最繁華的廣場上,別人也只會下意識的忽視掉那支仍舊散發硝煙味道的槍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