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金玄神君,並不是重點,重點是這三十萬修士,齊聚這座山之時,王中忽然心有所感,這三十萬修士或許修為大多不高,但加上豁元山上上下下的修士,這些修士共聚一堂,幾乎就代表了以豁元山為中心,方圓十萬裡之內修真界中的精華。
豁元山此次道源大會,將這方天地的精華匯聚到一堂,所需要的並非只是這些修士實際出力,而關鍵是索取的其背後所關聯的天地氣運。
這道源大會整座大陣,還在不停的運轉,透過機緣分發,講道辯法,將這數十萬修士所關聯的天地氣運一起交織,或者更準確的說,叫做熔鍊,融於一爐,共同匯聚於這座龐大的陣法之中。
以天地運勢為根基,以玄妙陣型為依託,以術法能為為手段,這座大陣,與其說是匯聚了數十萬修士之力,倒不如說是匯聚了方圓十萬裡之內的天地氣運。
如此一來,天盟若是來攻打此陣,並不簡簡單單的是與這些修士在法術上拼鬥,而是在與這十萬裡天地一齊為敵。
想要攻破此陣,便是要將這十萬裡天地之內所蘊藏的氣運,徹底打散。
豁元山此舉,等同便是拿著十萬裡天地,與天盟決一死戰。
若是勝利,則天地同生,天盟不敗的神話也將破滅,到時候豁元山將成為無數天盟勢力征伐物件的先行榜樣,幾乎可以說是鍾數百萬裡天地氣運為一身,後續好處,簡直無窮無盡。
然而若是失敗,不僅僅是這些修士下場堪憂,這方圓十萬裡天地氣運也將徹底衰敗,從此以後,這裡還能不能孕育出新的修士,都是一個難題。
雖然以王中的修為,依舊還看不出來豁元山是如何透過這座大陣來完成這項壯舉的,其中法門運轉,有著怎樣神奇的玄妙,王中此時已經不在乎了,知道了大致結果之後,這個過程對他來說,本就沒什麼意義。
豁元山是真正的孤注一擲了,王中心中感嘆的同時,也徹底明白,豁元山為何要推出破虛境界的尊者講道,為何能篤定這些修士都會隨著他們一起共抗天盟。
因為數十萬修士和這方天地的命運,已經隨著大陣的逐步運轉,一點點的緊密聯絡在了一起,比起用控制人心的手段,這種方式,簡直不知道要高出多少裡計。
不過如此一來,王中也省卻了之前的許多擔心。
因為他和鄭景玥都不是本地修士,也沒有在本地長留的打算,與這方天地的關聯還不算密切,隨時可以分割,在不用擔心豁元山用什麼特殊手段控制人心的情況下,自然可以放心許多了。
不過這場道法通明盛典,王中還是謹慎的覺得,不要與這位大能修士勾連上什麼瓜葛的好。
更何況,這位金玄神君,只不過是透過大陣秘密手段強行提升而成的偽破虛,即便是道行在前,但根源已失之偏頗,他的道,聽了之後,或許有些補益,但也更容易走入歧途,所以不取也罷。
果然,隨著金玄神君開壇講道,王中有著上一世的修行與見識打底,立刻就辨別出來,這人所講的修行之道,也都是儘量止步於金丹元嬰左右的境界,而再往上對天地的參悟,此人並不輕易講出。
有的人或許會以為,這是金玄神君道不輕傳,或許是需要對豁元山更敬重之人,才得有機會聆聽,又或者是,在場的修士當中,以築基金丹居多,神君所講,是因材施教。
但王中卻隱約明白,金玄神君這也是為了這些人考慮,因為再往上,他以陣法之力成就破虛,所看到的天地,與正常修士所及,是不同的。
貿然講出來,或許目前對這些修士有益,但日後若真有人走上更高的境界,發現不同,那就是害了人家的修行了。
如此做法,倒讓王中對豁元山更高看了一點,這個時候,還能有如此擔當的,豁元山也不愧是這方圓百萬裡之內,唯一能夠奮起抵抗天盟,不惜一死的高門大派。
金玄神君道法通玄,在憑藉陣法之力之前,便已是合體修士,對前半截修行之道的理解,自然不是普通修士所能企及的。
道傳四方,聞道則喜,有聞之而苦思冥想者,有聽之而恍然大悟者,有思之捶胸頓足者,有想之悵然若失者,種種情緒,隨著各人修為的不同,以及對傳道者所講的理解不同,各人所得也完全不一樣。
但無論怎樣,這些人都至少是從神君的講道之中領悟到了什麼的。
可世上人有千百樣,各人資質悟性也是天差地別。
有聽懂了的,自然也就有沒有聽懂的。
有茫然無措不知何故者,有搖頭晃腦似是而非者,有默默唸誦相隨,但無以為繼者,也有隻覺得大能不過如此,昏昏欲睡者。